
糖尿病会引起失明?赶紧看看真相吧!
转自公众号:药诊权益健康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5MTU1NjczMQ==&mid=2247485879&idx=1&sn=04c6dd5c3b4b30c6599caf58136eccc2
我国约有1700万名视障人士,虽然看不清眼前的世界,却从未停止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而一说到盲人,不少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而更多的人会觉得与自己没有关系。
但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疾病不仅发病率极高,并发眼部病变甚至视力丧失的风险也很大”,你信么?
千万别不信,还真有,说的就是糖尿病!
01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众所周知,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接近1.2亿人。而据《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数据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出现了视网膜病变,8%的人因此视力丧失。
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和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一起,被称为“四大致盲主因”。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有的小伙伴可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血糖高了还会引起失明呢?
这是因为,正常视网膜的血液供应来源于眼底的毛细血管,当血糖过高时,就会造成眼底小血管的狭窄和闭塞。同时,还会由于血液黏稠度的增高,而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
而且得了糖尿病后,如果置之不理,在机体的代偿机制下,会刺激眼组织产生许多新生血管。
图片来源:摄图网
由于这些血管并不是在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因此会变得非常容易破裂出血,造成增殖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脱离,严重者还会合并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造成视力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失明。
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既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如此之大,广大的糖友为什么不在疾病的早期,做好预防呢?
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般可以分为6期:
在1期和2期,发病一般非常隐蔽,通过肉眼无法观察到,患者也没有特殊的症状,不会想到来眼科就诊,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临床上,约有1/3没有眼部症状的患者,已经有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存在。
图片来源:网络
进入3期后,就开始出现了视力下降;到了4期,就会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并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增生和血管破裂出血;
到了5期和6期,会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的致盲性病变。更有甚者,还可能会因为新生血管增生而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导致视力严重下降,并伴有眼部、头部的疼痛。
03
如何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变化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病情的发展就像一个滑斜坡的汽车,如果在早期能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是完全可以延缓病程发展的。但到了晚期,就会不可避免地滑向视力下降的深渊了。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眼底镜作为一项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能降低90%失明危险的检查项目,它的筛查率却只有10%,甚至有近一半的患者,根本不知道得了糖尿病还需要去眼科做检查。
图片来源:摄图网
通过眼底检查,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纤维增生等问题都是可以在早期被发现的。
所以各位糖友们,一定要定期检查眼底啊!只有做了检查,才能尽早开始治疗。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以药物、激光和手术为主。在病程的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1期和2期,以内分泌科的药物治疗为基础,目标是帮助患者严格地控制血糖达标;
到了3期,除了要控制血糖,还需要配合激光治疗;
进入4期,激光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如果不幸发展到了更严重的5期和6期,则要进行手术治疗。
图片来源:摄图网
再次强调,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力损伤是不可逆的,临床治疗应该越早越好。
04
糖尿病如何定期筛查
糖尿病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治疗时不仅要做好血糖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肾脏、视网膜、周围神经及足部等多部位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各位糖友不妨参考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给出的临床监测方案,做好适合自己的规划。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注:TG、TC、HDL-C、LDL-C为血脂四项;UA为尿素;
Cr为肌酐;BUN为血尿素氮;TSH为促甲状腺激素)
最后馆长要说一句,虽然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根治,但只要管住嘴、迈开腿、遵医嘱用药,同时做好定期的复查,还是能有效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快乐的甜蜜人生,你依旧值得拥有!
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08
[2] 糖尿病视网膜病 早期筛查 防失明,江苏卫生保健,2019.03
[3] 糖尿病致盲形势严峻,医药经济报,201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