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血压高又不吃药的人,后来都变成这样了……
都说高血压要终身服药,
有些患者顾虑“是药三分毒”,
要么就想通过生活方式、一些偏方降压,
要么就随便吃点降压药,血压降下来后就停药,
其实这些行为都是非常危险的!
高血压可不是善茬,
它号称“生命第一杀手”,
引起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病因。
高血压的危害
不规范用药,导致血压长期升高或者波动较大,会对心脏、大脑和肾脏等靶器官造成深层伤害,引起可怕的并发症。
伤心 导致左心室肥厚,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伤脑 会导致中风和痴呆等。还可能引起高血压脑病,出现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
伤肾 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引起夜尿增多,继而出现蛋白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高血压可防可控
高血压治疗的原则是降压达标、平稳降压、综合管理,从而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首先,生活调理贯穿全程
做好“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当然啦,仅仅这样依然还远远不够。
其次,科学用药
降压药不要随意乱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的情况来选用。
一般患者起始都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可以从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血压达标。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能有效控制24小时的血压。
根据血压水平和个人的情况,选择单药或联合治疗。
高血压药物盘点
常用的降压药有五类,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分别以A、A、B、C和D作为简称。
这五类药都可以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等。
适合人群:尤其适合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禁忌人群:孕妇、双侧肾脏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的高血压患者。
主要副作用:咳嗽、血钾升高、血管神经性水肿。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常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等。
适合人群:尤其适合伴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耐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患者。
禁忌人群:孕妇、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主要副作用:偶有腹泻、血钾升高、血管性神经水肿(罕见)。
3、 受体阻滞剂
常用药物: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平片/缓释片、阿替洛尔、普萘洛尔、倍他洛尔。还有- 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
适合人群:尤其适合心率偏快的患者,能改善合并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的预后;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使用可减轻心绞痛症。
禁忌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24 小时内)慎用,心力衰竭急性期不适合使用,严重心动过缓患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主要副作用:支气管痉挛、心功能抑制。
4、钙通道阻滞剂
常用药物:最常用的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或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等。
适合人群:适用范围相对广,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禁忌人群: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短效硝苯地平。
主要副作用: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心跳加快、牙龈增生等。
5、利尿剂
常用药物: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氯噻酮、吲哒帕胺)、襻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
适合人群:尤其适合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禁忌人群:痛风患者一般禁用。严重心力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需要使用襻利尿剂(如呋塞米),同时要补钾。
主要副作用:低钾血症。
还有保钾利尿剂(如阿米洛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等)能用于控制难治性高血压。但是与具有保钾作用的降压药合用时,要小心高血钾症。
联合用药
大部分患者可能都需要使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达到目标血压。
特别是血压≥160/100 mmHg ,或者比目标血压高20/10 mmHg 的高危人群,在初始治疗时,就要应用2种降压药物。
联合用药的方法是比较复杂的,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图片来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
单片复方制剂也是不错的选择,通常是由不同降压机制的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组成的,使用方便,患者比较容易坚持。
比如A+噻嗪类利尿剂、C+A、C+B、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
此外我国传统的单片复方制剂有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珍菊降压片等,使用时要注意里面所含组分的禁忌症和副作用。
如果对于高血压用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让专业医生来帮助您。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咨询专业医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6):521-545.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3]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3):209-220.
[4]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 高血压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1):21-28.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年修订版)[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6] 邰彬. 高血压的危害与治疗[J]. 医学信息,2012,25(6):340-34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