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107)】土茯苓用于治疗痹症对药
#中医经验
【土茯苓】
说: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清热利湿,泻浊解毒,通利关节。其甘淡渗利,解毒利湿,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证;甘缓淡渗,性平偏凉,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疮毒,痈疮红肿溃烂,瘰疬溃烂;通利关节,用于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曰:利湿去热,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古籍谓其擅治梅毒,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今谓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王世杰)
土茯苓用于治疗痹症对药
【土茯苓-萆薢】
土茯苓常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乃因血尿酸增高,多过食海鲜等膏梁厚味,损伤脾胃,湿浊内生。流注骨节,出现局部关节红肿热痛。治疗利湿为重。土茯苓,《滇南本草》记载可“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本草求真》云其:“治能除湿消水,去清分浊”,《本草正义》记载其“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可以通过促进尿酸排泄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孙红 , 王少明 , 庄捷 , 等 . 土茯苓等中药抑制 URAT1 表达及降尿酸作用筛选研究 [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 17(4):403-407}
【例】孟凤仙治疗痛风。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萆薢利湿祛浊 、祛风除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扩张末梢血管、降血压等作用。二药配伍 ,功能利湿通络 ,祛浊除痹。孟老师常用此二药配伍用于高尿酸血症 、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肾的治疗,常用土茯苓 30g、革薜 30g,取效明显。{房铁生,孟凤仙。孟凤仙应用对药治疗疑难杂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8):36+42}。
【土茯苓-忍冬藤】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证形多为湿热痹阻,邪实以湿浊为主,浊瘀互结,致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治疗以“泄浊”为主,兼顾健脾化湿祛瘀。土茯苓味甘、淡,性平,主人脾胃二经,可助升清降浊,有解毒利湿、舒经通络之功,使邪去正安,同时通经络止痹痛,标本兼顾,临床上加用土茯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风云,朱科达,陶丽红,等.张达方副主任医师运用”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经验[J].甘肃中医大学学报,2016,33(6):17—19}、
【例】 范永升运用“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其中忍冬藤利湿通络为君药,土茯苓解毒利湿为臣药,合用可通络止痛,常各用 30 g。{黄继勇 , 张艳 . 范永升运用“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经验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6, 31(1):135-137.}
【土茯苓-鸡血藤】
土茯苓,可用于治疗关节病,其健脾和胃、袪风湿、利关节,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而为治肢体拘挛之要药。鸡血藤其性和缓,善行血活血、舒筋活络。二者合用,治风湿关节病也。
【例】李济仁治疗痹症自拟“清痹通络饮”加减,以土茯苓配伍鸡血藤,不仅利湿而且通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土茯苓用量在 25 ~ 200 g ,鸡血藤常用 15 ~ 20 g,主治各种痹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张昭 . 基于数据挖掘的李济仁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案的回顾性研究 [D]. 芜湖 : 皖南医学院 , 2016.}。
中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