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医生篇章之 疯狂之夜
这个冬天,席卷全国的流感疫情风暴可谓是让无数家长焦头烂额。儿科医生再次显得非常突出。这篇是某三甲医院急诊儿科医生写的,看的惊心动魄。但愿孩子皆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今年冬天儿科最繁忙的时候终于就要告一段落了!回想起来这多年未动笔写文,在这难得可以坐下来的深夜,总算可以敲点字了。倒上一杯白开水,挪出书桌上一小方块地儿,静悄悄的夜晚,小小台灯散发一簇安静的柔光,温水抿一口,容我放松一下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上个月弥漫着嘈杂硝烟、肾上腺素飙升、紧张而刺激的一线工作阵地——急诊…….
作为一个临床10年的儿科医生,多次翻急诊了。本轮急诊的第一个夜班,逼我使出了体内的洪荒之力,那个夜晚太疯狂了。病人多得疯狂。
半夜12:00,准时接班,中班的小伙伴已经翘首以待了(没有翻过儿科急诊班的人,理解不了中班小伙伴这种下班前雀跃的心情的)。这是本月换班后第一个夜班,小伙伴们也是新的一批搭档,新的排列组合。
12点下班的两个伙伴交给我留下的十余个“尾巴”,(此处行话哦,特指首诊之后去做化验的病人),坐定,交接好班,让小伙伴们赶快下班之后,就开始点新病人。急诊和夜门诊均有几十个新病人,看看预检台黑压压的攒动人头,挂号处拐了几个弯的长长队伍就知道,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病人挂号进来。急诊的这种工作,就像是打怪兽,面前积累一大群待打的凶恶的“怪兽”,不远处还有源源不断黑压压的“怪兽”涌来(注明:怪兽不表示病人,而是表示疾病,医生要战斗的是恶魔怪兽般的疾病)。
新病人还没进到诊室,陆陆续续回来的尾巴们已经拥堵在诊室里了。本来还算宽敞的诊室,几个孩子哇哇哭着、十几个急躁的大人围在房间里大声吵闹着“等了好几个小时了,还没看完,要先看!”“小孩还在发着烧,要先看!”“小孩还在吐着、要先看!”“我家小孩才出生1个月,小孩哭着等几个小时了,我要先看!”……房间立即变得逼仄拥挤,热血沸腾。
被这激愤的人群严密包围着的是一个埋首在电脑前,心无二用,专注盯着电脑,手眼行动飞快,间或跟最面前坐在椅子上的患儿家属喊话交流的白色身影。可怜的家伙身穿白大衣,戴着大口罩,脖挂听诊器,对喧闹的人群毫无反应、眼睛专注地盯着电脑、手指飞速敲击着键盘,嘴巴里不时回答着什么……这拥挤诊室里的气氛比春节火车站不知热烈多少倍,但每个人的心情绝对不同,这里的一群人处于一触即发马上爆燃或者已经爆燃、或者正在爆燃的状态。面前接诊完的家属屁股刚离开椅子,包围的人群立即为谁的屁股坐在我面前的椅子上吵闹起来,不得已只得立即打铃喊来保安师傅维持就诊秩序。
保安师傅边维持秩序边好言好语安抚家长,一对长龙于是就在我的面前排出诊室,我就一秒不耽搁地按照保安师傅排队过来的人飞速接诊。正忙得热火朝天,把关医生来电告急,前线急A面临崩溃,要求支援,立即接应。
刚忙完一波涌来的回诊病人,2点下班的2个小伙伴又交接了十余个小尾巴。于是面前的病人各自带着不同属性,不同的号,不同的就诊日期,不同的病人种类,12.12急诊待诊,12.13急诊待诊,12.12急诊已就诊,12.13急诊已就诊,12.12夜门诊待诊,12.13日夜门诊待诊,12.12夜门诊已就诊,12.13日夜门诊已就诊……(此处日期不是真正的日期,仅仅为了文章内容表达需要,请勿对号入座哦)是的,你如果已经被搞晕乎,那说明是正常的,这数种排列组合,需要打开不同的电脑页面,不同页面的切换不同病情的分析需要此时的人脑要保持无比灵光,而电脑此时却迟钝无比…….更不要说在这当中还要问清病史看好病,忙中有序不出错,急危重症要发现,吃喝啦撒病情观察交待清,……保安师傅支援一段时间之后已离开诊室去别处,间或不时有等不及的病人家属过来拍桌子发脾气、要求退号之类根本无暇理会,不时有诊室里排队的病人家属化身雷锋叔叔维持秩序……呜呼,我觉得我已经化身为儿科小超人,接诊速度迅速突破记录,一小时十余个病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记录,太可怕了!
晨四点之后,总算处理完了诊室里排队的长龙,看看时间,原来一个姿势已经奋力战斗了四个小时,口干舌燥,说话说不动了,气若游丝,身体都僵了,没工夫知道哪里身体酸痛,桌子上保安师傅帮忙接的开水一口未喝,现在早都冷了。
晨五点,刚好看到一个病人需要留院观察,我亲自护送到留观室交代留观室医生患儿病情。根据这个患儿病情,不是一定要我亲自护送的。只是此时此刻,我已经竭尽全力干不动了,脑袋也转不动了,深更半夜的我已经持续几个小时使出了身体的洪荒之力,元气大伤,竭尽全力的奋战了几个小时。再不休息,我已经无法保证接诊安全,不管外面剩下多少等待了几个小时的病人,我必须要借这几分钟时间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了。
接下来,直到七点半之后下班,太累回不动家,值班室呼呼睡一觉。同时下夜班睡值班室的七八个美小护姐妹们叽叽喳喳讨论睡一觉之后的美食美衣美景美鞋美包等等,完全不影响我的酣然入梦、呼呼大睡。一觉醒来,已是正午,食堂没饭了,搜罗出老总办公室常备的泡面鸡蛋火腿肠大快朵颐,太美味了,无比受用,半血复活。接着参加科室业务学习,遇到同事,一句“你活过来了”,相识莞尔一笑,这是常常勾肩搭背一起战斗的阶级兄弟姐妹才能理解的革命友谊,理解万岁!同时,心里默念,感谢感谢感谢无比感谢夜班之神,为了这一夜的病人安全干杯!
但愿苍生无疾苦,感念百姓众生佛
本文由医生微信平台原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儿科的临床、科研、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