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也生百病”,做到“食饮有节”,就可以少生病
《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有言“食饮有节”乃养生长寿的重要条件,常言道“人吃五谷杂粮,也生百病”,这是因为没有做到“食饮有节”。所谓“食饮”,乃充虚之滋味,杨上善在《太素》中讲到当“以理而取声色芳味,不妄视听也”。“人吃五谷杂粮,也生百病”,做到“食饮有节”就可以少生病。用今天的话讲,意思就是吃东西要有节制,一是量,二是种类,三是时间。
1.什么是量上有节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俗语,“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三分饥主要指的就是量有节制。小孩子脏腑娇弱,脾常不足,但小孩子初初来到人间,对什么都很好奇,什么都想来一口,自己又不知道饱,家长都觉得能吃是福,常因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胃中宿食积滞可致脾胃受损,影响后续的生长发育。除了小孩子,青少年、成年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吃多的情况,比如聚餐吃多,吃饭又吃零食瓜果,中年后新陈代谢下降但习惯了吃多少饭等等,所有男生女生都提高警惕!古时候由于生产资料不足,古人一天都吃两顿,明清后才渐渐形成一日三餐定时而食,正餐相比起古人就已经吃得够多了。所以零食瓜果就不要无节制地吃,一个水果、一把坚果尝个味道就行了。如果某一顿吃得比较多,下一顿就适当减少或推迟进食的时间,万万不可胡吃海塞。2.什么是种类有节呢?
还是以小孩子举例,大人们都要向小孩子看齐哦。有小孩的家庭,应该常遇到小孩挑食、偏食的情况,喂小孩吃饭几乎要全家出动,苦不堪言。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零食、水果给的太多啦?蔬菜和肉的烹饪手法不受小孩喜欢啦?只要不过敏或是生理上的排斥,我们平时吃东西应该种类多样化,但每一样都不要吃太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早已被先人总结出来,所以我们在定量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吃杂一点,可以增强食欲、维持人体健康。但如果生病了,比如有感冒发烧、放化疗术后等等,就要适当减少种类,谨遵医嘱避免食入一些会不利于病情好转的食物,选择好消化的食物减轻脾胃的负担。3.什么是时间有节呢?
当代年轻人的很大一部分快乐来源于熬夜和夜宵,太晚吃饭其实是延长脾胃消化系统的工作时间,此时熬夜的不只是脑子,还有胃子,谁经得住毫无休止的工作?做人还是要有良心,别再做脾胃的甲方了!除了过晚吃饭,当代青年人还有着不吃早饭的“传统”,要知道,我们的身体是有生物钟的,绝大部分人生物钟差异都不大,消化系统会定时定点地分泌胃酸、胆汁、胰岛素等等,如果你不摄入食物来填饱他们,这些“口水”就会吃起自己来,胆结石、胃溃疡等等就是这样慢慢发展起来的。偶尔放肆一下可以,“放浪形骸之外”可就容易小命不保了。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别再做脾胃的甲方了!善待它(脾胃),就是善待自己、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