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高州市中医院医疗队|杏林逆行者
编者按辞岭南,赴江城,战“新冠”。自1月24日除夕起,广东中医药系统近350名医务人员逆向而行驰援湖北。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都留下了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印记。他们中间,有的是60后、70后资深中医专家,有的是80后、90后中坚力量,有的是00后“大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杏林逆行者。
1月26日,高州市中医院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医院重症医学和肺病科各推荐1名护理人员,医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动员相关科室护士报名。听到这个消息,先后有5个护士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湖北驰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
▲医院欢送仪式
1月28日,高州市中医院呼吸急危重症主管护师罗连平、重症医学专业护师张金奔赴湖北武汉,参加支援湖北新冠肺炎救治任务。
以下内容源自张金月和罗连平的日记。
▲两位姑娘在武汉汉口医院(左一罗连平、右一张金月)
逆行者:罗连平 广东支援湖北第二批医疗队队员、高州市中医院呼吸急危重症主管护师
罗连平:我们不仅是“大白护士”,还是“炮筒大力士”
▲罗连平记录下从出征到培训上岗的过程
凌晨1点多,我刚下夜班回到酒店。春节过后的武汉很冷,我也很累,但丝毫没有睡意,面对狡猾的新冠病毒我们必定全力以赴,抗争到底。
▲为了更好地做好防护措施,罗连平帮女队员剪短头发。
我们对口支援的是武汉市汉口医院。作为武汉最早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里面住着许多重症病例患者。我被分在呼吸七科,主要负责这个病区里面的医疗、护理、院感防控等工作。
我们都明白绝不能倒在抗疫前线,平时,我们不仅做足医院和宿舍的防感染措施,坚持每天对房间进行消毒,还使用从家乡快递来的艾条保健品,在工作之余为医疗队里的小伙伴做一些中医保健增强抵抗力、消除疲劳,确保自己和队友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为队友做火龙罐
▲高州市中医院快递来的保健品
我和其他两位队友共同管理1组的病人,组内绝大部分都是危重病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时间就是生命,补液,心监,呼吸机,我们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抢救工作,心里却恨不得分身有术,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生还的希望。
抢救完病人后,我们开始给患者做测体温、测血氧的常规工作。因为隔离衣和防护衣是连帽一体、完全不透气,穿戴好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憋闷,甚至行动不便。戴着三层手套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速度比平日里要慢很多,对体力和专业都是很大的考验。连续为两个患者穿刺后,我的护目镜上已经全是水珠,感觉后背已经湿透。病区的供氧需求很大,开始的时候一个病区每天至少需要50个氧气筒。每个装满氧气的“大炮筒”重量相当于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两个煤气瓶。而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决定了吸氧量的多少,一个钢制“大炮筒”最长能用一个多小时,最短的可能只有几十分钟。危重症患者床边常备2个氧筒,还需要经常巡视、及时更换,以免患者出现供氧不足。
对于身材娇小的女队友来说,平时都不一定能搬得动这些“大炮筒”,而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行动不便,就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每搬一次都有缺氧窒息、眩晕的感觉。久而久之,原本纤弱的姑娘们一个个变成了大力士。
▲终于看到“大炮筒”整齐地摆放在门口外面了,这也意味着病区里的病人不需要上氧气瓶,改为普通的面罩吸氧。
有一天早班,我们拖着疲惫的双腿准备下班时,一个病人过来和我们说:“我帮你们拍个照片吧,记录一下你们的付出和我的感谢!”我们当时就觉得非常感动,在我们拍照时,另一个阿姨也走过来了,说也想和我们拍个合照,她竖起大拇指表达对我们的感激之情。还有个病人今天和我说:“武汉封城,是疫区,你们广东医疗队却主动申请进入疫区,非常值得敬佩。”那一刻,我们觉得,所有劳累、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和病患阿姨拍视频加油鼓劲
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医疗队在生活上为我们安排得很妥当。他们准备了取暖器,有时我们错过了吃饭时间,其他伙伴就会把饭菜放在取暖器上进行保温,以便让下班回来的我们能第一时间吃上温热的饭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是场猛仗,更是场硬仗!这一段抗疫的经历,我永生难忘。我不会忘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祖国的付出和决心,我们中国人在危难时刻所彰显出的民族团结和国民信心!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你们是我强大的后援。
逆行者:张金月 广东支援湖北第二批医疗队队员、高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专业护师
张金月:爱在战“疫”中闪耀光芒,愿你我更懂得生命的珍贵
每晚看着窗外高楼闪耀着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字样,我的心都为之振奋。
从接到通知驰援武汉起就收到了很多朋友们的关心和祝福。有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去,但我想我作为党员,就应该身先士卒。看到其他同学已经在武汉前线努力了,我特别想接过这根接力棒。我的父母也都是医护人员,他们虽然有顾虑但也非常尊重我的选择,全力支持我。
▲出发时,亲朋好友送行
在我抵达武汉后,以前从不跟我微信视频的爸爸,竟也主动发来微信视频,只唠唠家常,并不谈这边的疫情。我知道他这是为了不让我增加心理压力,同时也让我看到家里一切安好。每次视频结束时爸妈总会在叮咛一句“万事小心,注意做好防护”,言词简单,却是父母满满的挂念与担忧。
▲右一张金月,左一罗连平
虽然当初仅凭着一腔勇气踏上逆行的路,疫情严峻的种种声音一直萦绕在耳边,但我未曾有过退缩的念头。在武汉的一个多月时间,从疫情初期的严峻与艰辛,穿上防护服后身体的不适应,到现在解决了所有困难,克服了所有的不适,与战友们并肩战斗在一线,脚踏实地为患者解决问题,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护理与帮助,我没有缺席过一天。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候,我汲取了勇往向前的动力,更在我的人生路上增添了一份坚韧的力量。
在汉口医院的隔离区病房工作虽然忙碌,却让我感受到了许多暖心的医患情。
护理时,患者们都会带好口罩,下意识地把头偏到背着我们脸的一侧,我知道他们在尽可能地保障我们安全。隔着护目镜,视线模糊不清,每次打针一次性成功时,患者都会竖起大拇指为我们点赞;发药时,患者虽然看不到我们的样貌,但总是说“谢谢美女护士”;打水、送饭时,他们会尽快接过,并向我们道一声“辛苦了”。这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流进我的心里,让我感觉很温暖。
72床的金阿姨哽咽着说:“你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支撑……我得好好活着……”听完后眼泪模糊了双眼:“是的,好好活着,你也是我在武汉的亲人。”有种感情,因为一场疫情而建立,也因疫情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和金阿姨拥抱鼓劲
68床的周大爷对我说:“第一次看到你的衣服上写着‘金月’两个字,我就记住了你的名字。虽然看不到你的样子,但是我从模糊了的护目镜里面的那双眼睛里看到了你的笑容与真诚,我希望,以后有机会看清你们每个人的样子……”周大爷的话感动了我,患者对我们的关心和体谅也让我更加坚定信念,对打赢这次“疫”仗充满信心。虽然他们都戴着口罩,看不到他们脸上灿烂自信的笑容,但我看着他们明亮清澈的眼睛,听着他们爽朗的笑声,心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种自豪感。
身为医务工作者,保卫人民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在病区,我在帮助患者的同时,他们也反过来让我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我想,这就是助人者自助,乐己者乐人吧!
▲茂名医疗队队员一起加油鼓劲
据了解,罗连平、张金月等队员圆满完成任务,于3月22日返回广东,在14天集中休整后,于4月5日下午启程回家。
【供稿: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健康茂名、高州在线网,通讯员:高州市中医院葛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