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看了多年的宫廷剧,太医们居然连把脉都把错了!

看了多年的宫廷剧,太医们居然连把脉都把错了!

01

大家好,我是麦冬。

你对于把脉都有什么印象呢?

是不是从电视里才能看到一些影子?尤其是这些后宫剧的大火,可把这帮御医们给忙坏了。

但是剧组似乎并不用心,把脉手势都是错的,甚至都没摸到脉的位置。

每次看到这些剧情我就只能自己给自己洗脑“纯属娱乐”,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教坏小孩子。

你们注意到没有,就连电视剧里的摸脉镜头一般也只是出现寸口脉,而出现人迎脉的镜头大都是摸摸查看一下这个人有没有死透。

至于趺阳脉更是提及甚少,反正我是没有见到过。

所以文章看到这里也就知道古代中医把脉有三处,这三处可以相互参照,即人迎脉、寸口脉、和趺阳脉。

人迎脉在颈部,寸口脉在手腕附近,趺阳脉在脚背。

人迎脉在上、寸口脉在中、趺阳脉在下,这是不是对应了人体的上中下三焦呢?

这个想法也是此时此刻突然萌生的,还没有得到印证,但我想聪明的你是会继续思考这个问题的吧!

02

首先,把脉把的到底是哪儿?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再去把人迎脉和趺阳脉?

我之前的文章里面讲到之所以放弃人迎脉和趺阳脉,是因为把这两个脉比较麻烦,而寸口脉就会相对简单很多,这是一个原因。

但还有一个原因是把脉这项技能已经快要失传了。

你调查看看现在十个人去看医生有几个人是被摸脉的?又有几个人医生摸完脉告诉你病情如何的?

是先给你摸脉再开方呢,还是开完方再摸的脉?

再去调查一下有几个医生是先看你的各项化验单检查报告单,之后才跟你说明病情的?

现在知道有人迎脉和趺阳脉的国人有多少?再往后知道把脉这项技能的又会有多少?

是不是需要通过查阅典籍才略知一二?那这样的话应用就遥不可及了。

为什么我这么讲,你们知道地震仪吧,地震仪是谁发明的?

是东汉张衡发明的,典籍里记载浑天仪——地震仪的启动方式只有四个字——“施关发机”,所以现在我们按照史书记载的地震仪制作出来的东西就只能是个模型,它启动不了。

想到我们后世子孙再费老大劲去复原典籍所载的脉像并且不得其法,那最终躲不过失传的命运。

你们看现在学院派毕业出来的人有多少会把脉的就行,她们的教育资源不比民间中医少吧,查阅资料她们是不是更有优势而且更方便?

那为什么学不好呢?

每思至此,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幸运,幸运于我能有幸遇到明师,能指出我的问题,教我活学活用,教会我关联零星的比较碎的知识点,让我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03

什么是窥一斑而知全豹呢,我举个例子:

比如说一个人的脉像提示数而细,那么这个人再是一个育龄期女性。

你就可以很大概率在她来月经期间把到左关的弦,并且这个人概率会经前乳房胀痛,并且月经量偏少,还可能月经提前。

左关候的是肝胆对吧,胆经循行在胁肋,左关脉细数,提示津液不足并且有虚热;

津液不足那么月经的推动力就要加大,就像地板脏了不蘸水拖是会更费力才能拖干净的,月经也一样。

所以从这里就能判断肝藏血的功能弱,并且月经是生殖的一部分,天癸至而有月经,乙癸同源,那么从这几个知识点关联起来就不难判断上述的这些情况了。

至于虚热,也是津液虚少,带不出去导致的,而肝经虚热重的话就容易月经提前。
月经期身体想要把月事推下来,在津液(包含血液)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收紧血管,让血管直径变短,力才能更省力往前推,血管一收紧就容易出现弦脉。
而什么是弦脉呢,弦脉的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体状诗云: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所以再结合体状诗,左关脉不好,肝胆经受伤之外脾胃也会大受影响。
参加过守正学堂把脉训练营的同学可以摸摸脉看看写下来,我们在群里讨论一下。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为了获得,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在为下一次的更好做准备。
你们的把脉练习单是我亲自设计的,你们每一次发的把脉图片我都会抽出时间挨个儿去看,去批改。
也就是说你们学习过程当中遇见的问题要么你自己发现,要么我帮你发现;
发现了问题我们约时间直播来解答这些问题,因为直播提问更直接,反馈也比较及时,我也愿意花这个时间解答大家的问题。
如果大家都没问题了,那更好哈哈哈。

我是把脉训练营班主任麦冬,我在第四期训练营等你!

别忘了添加我的微信,拉你进群~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