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好为人师与禅机

好为人师与禅机
今年开始,其实一直想怎么转型,毕竟中医科普写的东西多了,很多时候就会觉得没什么可写了,或者是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就想着换点口味,不过想来想去,能够信手拈来的也只有《周易》相关内容了。

其实,一直想写诗词的鉴赏,或者说解读诗词,但是突然发现自己的理论功底和诗词量太少,还远远达不到把诗词融入生活的状态,所以几次尝试下来,就放弃了。

其实,关注本公众号的朋友都是冲着五运六气而来的,可以说我们公众号的中医理论基础是相当高的,平时能看到很多评论,都是上了一定的水准的。至少比一些教授级别的老师好一些。

前段时间,投稿了一家杂志社,当时就推荐了几个专家审稿。其实,有两个专家我是明确知道他不懂五运六气的,所以想看看他们的是什么意见。几天过去了,一个高明一点的教授的审稿意见返回来了,她着重挑了文章几个毛病,比如有错别字,比如问题阐述不够完善,不管如何了,就是建设性的意见。但对于五运六气的运用,没有具体的任何意见,这也是预料之中的。

而另外一位老师,就很有意思了,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从问题重可以看出,他认为五运六气应该以过年作为节点,每一个运气年的开始都是过年。这就表露出来了他的水平不够了,所以这种专家的审稿建议,我就可以不用考虑了。

所以,有的时候,好为人师需要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有一定的水准。

比如,众所众知的《天龙八部》,其实天龙八部说的是佛教的天龙夜叉等八种众生的状态,他们都有贪嗔痴,所以难免痛苦。其中的一个和尚,那就是大轮明王,鸠摩智。这个人非常有毅力,也非常聪明,但是始终没有离开贪嗔痴,特别是好胜之心。

所以,有一次去少林寺耍威风,打败了达摩院首座,还跟方丈大师过上了招,少林72绝技,他几乎样样都精通,搞得少林寺很没有面子。

其实,鸠摩智就是用了一个障眼法,使用了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小无相功,顾名思义就是证悟了佛家的万法皆空,所以以此内力催化出来的拈花指也好,大般若掌也好,都是非常自然。所以,鸠摩智还是很聪明的。

但是,他的聪明被虚竹看穿了,虚竹一看就知道他用的是道家的小无相功,所以揭穿了鸠摩智。不过,这就反衬出了达摩院首座和方丈大师的无知与窝囊。

其实,虚竹的少林功夫并不比达摩院首座强,但是因为懂得道家的小无相功,就可以一眼识破鸠摩智。

而鸠摩智灾就载在虚竹这个少林人还学了逍遥派武功的背景下。

其实,我举得两个例子都是好为人师失败的案例。

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大毛病,那就是老想当别人的老师,比如孟子本人,也经常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会儿去说服梁惠王,一会儿去说服滕文公,一会儿又去说服齐宣王,可是最后,谁也没说服,只有回家著述。

当然,孟子不能跟其他人相提并论,孟子的理论得到了后世人的一致认可。相对与前面所说的好为人师而失败的案例,孟子的好为人师算是成功的,因为以孟子的水平,要得志,那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

一句话,他们都是禅机未到!

其实,好为人师,对于读书人来说,就好比请客吃饭。每次回到家中,最愁的就是每逢佳节胖三斤,胖完三斤又三金。而,究其原因就是,亲戚朋友总是认为大鱼大肉是待客之道,所以餐桌上不断地往碗里加菜,而且加的都是一些肥甘厚腻。

其实,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逆否命题,“施与人者,必己所欲”,只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有理由让别人来吃。

在公众号留言的很多朋友,其实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心态,因为自己看过的书,觉得很好,所以都推荐给我读。但是,说实话,现在读这些书都已经太晚了,学周易有的时候不是一两本书的事,而是几百本书的事。

大家各种推荐,这个点不是get不到,而是禅机未到。大家可能对周易的兴趣在如何占卜,在如何理解其中的意思,或者某个老师讲解的很好。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看周易久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得。

心得,就好比新得,要内化于心,而不是泛泛看过,也不是背诵出来。就比如,一个“履霜坚冰至”,很多事情有一个机先,如果没有看清楚机先,动手便错,但是这种事情,是需要综合素质的。

其实,在生活中,机先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决定一段时间生活是否如意。在工作上,一般有实习生来了,让我带,我都会先看一下这个人可教不可教,可教的则静下心来带一带,不可教的,那就随缘了。

很多时候教育别人,很容易让自己很被动,别人学得不好,你作为老师,是不是有很大的责任呢?包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要拜我为师,我就会觉得很惊讶,为什么要拜我为师,我也是常人,搞不好教育不成功,把你毁了,那岂不是应证了孟老夫子骂人的那句话了?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