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伤寒论》,才能大道至简!?(一)如何读《伤寒论》 《伤寒论》是中医之中的经典,每一个中医学子都必须认真学习,而我在学习中医之初就开始慢慢学习《伤寒论》,也听过不少老师的伤寒论讲稿,看过不少中医大家注解的《伤寒论》,不过第一次深入了解还是2016年在一个群里讲解《伤寒论》,通过自己的讲解,其实也是深入了解,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一直也想找一个机会重头再讲一遍,因为突然发现只要按照辩证的观点进行讲解,《伤寒论》突然变得非常易懂和简单,临床也会轻快很多。 后来在讲解的时候,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我们理解《伤寒论》根本不需要借助外力,只需要深入了解《伤寒论》文本,稍微有点临床,就可以融会贯通,而且按照这个方法,我们读伤寒论不是按照397法去理解,反而觉得豁然开朗,怎么读《伤寒论》呢?我们要用辨证的思维来读。 比如:厥阴病的372-376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这五条列举了五种下利的情况,有的是阳明病,有的是厥阴病,有的是太阳病,有的是少阳证,但是都放在一起了,仲景的意思就是我把五种下利的情况放在一起,你就知道怎么辨别了,在整本《伤寒论》之中,经常都是一个症状为主,然后把六经之病都放在一起,使得我们能够辨别在临床上,到底怎么遣方用药。里面的机理很重要,但是如果放在一起,我们能够辨别了,就是“先立其大者”,学起来就非常轻松。用这种思维去学习,《伤寒论》的很多条文都表现出非常的简单,这也是我们此次课程获得良好反映的一个原因。 不少学员学习完了此次《伤寒论》课程之后,对《伤寒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厥阴病其实也很简单,很多人将之复杂化 在整个《伤寒论》之中,最难懂的就是厥阴病,厥阴病条文比较杂,而且里面寒热错综复杂,所以历来解释的医家都没办法圆满的解释,但是我们按照根据考证之后确定了厥阴病纲领性条文的“下之利不止”应该为“下利不止”之中,按照肠胃疾病的特点来理解厥阴病,整个厥阴篇的内容就变得明白易懂了。 学员在学习了之后,也发现了厥阴篇的关键内容,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整本讲解,原汁原味 讲《伤寒论》的第一条开始,刚开始的三个月几乎每天都讲一两条,因为我们讲解的《伤寒论》是整本伤寒论,包括了平脉法、辨脉法、辨痉湿暍、伤寒例等条文,让我们更加深信仲景之学是直接承接自汉代的学术,而不是直接来自《黄帝内经》。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伤寒论》是讲如何治疗伤寒的,但是仲景的伤寒例之中,也包含了温病的发病规律,是研究温病,流行性感冒的重要书籍。而且按照仲景的伤寒例的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瘟疫发病的规律,这种规律不是《黄帝内经》之中的那种理想型的,而是基于临床实际的温病发生。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仲景的伤寒例已经包含了预测瘟疫的一系列要素,如果结合伤寒例来认识此次新冠疫情及SARS,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四)伤寒之中含大法,杂病临床运用广 学习伤寒论,不仅仅要学习里面方剂,还要学会方剂的化裁之后产生的大法,因为这些法在临床中运用相当广泛,比如我们知道的桂枝汤,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之转化之后,在临床上运用就非常的广泛,我们在伤寒论课程之中,讲解了常用的桂枝法,学员根据这个法治疗疾病,获得非常好的疗效:
除此之外,我们根据麻黄汤、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等方剂,演变出来了几个法,这几个法的掌握,在临床上都非常好用,不少学员学习完《伤寒论》课程之后,临床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而有一些悟性高的学员从零开始,学完《伤寒论》,已经可以自己独立临证了,疗效也是出乎寻常的好。 第一期已经结课,对于第一期学员来说,这次课程是满满的收获,庆余阁下半年打算开第二期培训班,欢迎广大关注庆余阁的网友报名,报名可扫码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包括讲课方式、收费情况3750元/半年、讲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