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膏方 与其相遇……解读山西省中医院和平分院膏方
膏方是最近几年中医界非常火的一个词。但是什么是膏方呢?什么样的膏方才算是合格的膏方呢?膏方真的只是属于一种滋补品么?现在我们一起简单从三个方面认识一下这些出自山西省中医院和平分院名医之手的膏方。
一、膏方有精髓
很多医疗相关行业推出自己的膏方,名字开头就是阿胶某某膏,似乎膏就离不开胶类的药品。然而,它远远不止是随意的药材搭配,经熬制后加入阿胶、鹿角胶等胶品形成的固体。恰恰相反,真真好的膏,它的精髓在于“方”,即名方才能使膏方发挥出自己应有的疗效。
经常听到患者说自己在家熬固元膏,用了阿胶、核桃仁、大枣等等的药材,但是刚刚开始吃就发现上火、肚子疼、大便不正常一系列症状,这种膏就是缺少了的“精髓”,仅仅是追求一个膏的外形。这和战场上没有将军的士兵一样,作战没有方向,结果只能是被人打败。这样的膏不仅仅浪费了药材,还对人体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就是对膏方不了解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反的是,数以万计的在患者服用山西省中医院和平分院所做的“益气防感膏”后,以前一个月感冒三、四次,现在可以减少到两个月感冒一次,甚至长期不感冒。尤其适合老人和小孩,服膏之后,体质会慢慢由虚转实;再例如“口疮膏”,求医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对他们来说,吃饭已经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甚至有些人直接和医生说,“宁愿不吃饭”。这些人在服用“口疮膏”一到两个疗程后,口疮减轻甚至不再复发,因此得到一致好评;还有“柴平和胃膏”,患者胃口不好,胸部憋闷,求医半年,没有任何疗效,但是服用“柴平和胃膏”仅仅一周,这些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的感激之情真是无以言表。另外“归芪生育膏”、“温胆膏”“参丹消胀膏”都有很多很多神奇的疗效。
基于患者求病心切,往往病急乱投医,因此山西省中医院提出近看膏方,就是要对膏方有一定的了解,不能盲目的接受“膏”而忘了“方”,最终得到的仅仅是“膏”,而不是“膏方”。
二、名医是膏方的“魂”
这些名医都是熟读中医经典,勤于实践,对中医理论有很深厚造诣,并且通过很多年临床所造就的人才。他们对于“方”的掌握非常灵活;对于体质的辨别,非常准确。
例如山西省中医院胡兰贵主任在运用柴龙苡仁膏治疗皮疹,临床效果几乎是应手而愈,可是临床大部分医师都在使用这个方子治疗抑郁。柴龙苡仁膏作用是疏肝理气,调理三焦,一般痘痘颜色红,脾气急,大便干的病人使用疗效最好,吃完了,痘痘好了,胃口好了,情绪也好了;胡主任使用“逍狗归芪膏”治疗感受风寒湿造成的胳膊、腿、腰疼,方用于补养气血兼有调补冲任,既不会因为壮阳燥湿造成口干、鼻干等上火的症状、也不会因为养气血而留寒湿邪在体内。一般患者都能坚持一段时间,直到把病看好;相比较一些临床医师,在开方时,加减琢磨不定,模棱两可,汤药的疗效都不能准确的把握,更不要说将药做成膏后的效果。
对于体质的辨别。这些名医会更根据“望”“闻”“问”“切”,再综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判断出患者是属于“气阴两虚,湿热郁结”、“气阴两虚,清阳不升”、还是“脾肾阳虚、脾胃虚寒”等等,然后根据具体的病因定出来具体的处方。这就是中医所讲究的要辩证更要知机,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成膏收纳了膏方的“精髓”与“灵魂”
好的膏方的前提是“方”和“名医”。但是制作膏方的材料和过程,也是决定这个膏好坏一个重要因素。
山西省中医院和平分院对于膏方制作的药材设有两道门,一是每一种药材都是经过专业的中药师检查,筛选后才能进入药房;二是用于制作膏方的药材,还要制膏相关工作人员在药房中精心挑选。这两道门,争取将制作膏方的药材控制在“精”。
另外膏方的加工过程设有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凉膏。每一个步骤都是关键。例如浸药需要放在专用浸药器中,水面需高于饮片15厘米,每次浸泡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浓缩的时候,针对咳嗽开具的“黄芪鳖甲膏”,需要不断的搅拌,直到收膏;针对便秘的患者开具的“柴平通便膏”,在熬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火候,不然不仅药量不能得保证,还会加重大便干结不下的问题。
膏方最终的形态为半固体,大部分膏味甘不苦,从小孩到老人都适合服用,即使是2岁小孩也可以喝下,而且非常方便。
“膏”是中药熬成的膏状的药品,“方”是名老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得出一个最适合患者的药方。这是膏方的含义。膏方应该不仅能治病养生,还能美容保健;不仅能补,而且还能泻。现在膏方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治疗疾病的选择,这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中医治疗的的突破,但是一定要认准什么样的膏方适合自己。
膏方让中医走近了更多患者,同时它也等待被更多患者接受。
(和平分院 张昭夫 范俊来)
『扫扫加关注,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