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经常“放臭屁”是身体有问题?了解这几点,能帮你及时改善

经常“放臭屁”是身体有问题?了解这几点,能帮你及时改善

内科 张恒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
--千名医师讲中医

日常生活中,放屁是件令人尴尬的事,却又是件“好事”。这里有一些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放屁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什么有的屁闻起来那么臭?
又如何缓解?

屁来自哪里?

屁是来自胃肠道内的气体。正常人肠道中约有100毫升气体,其来源有:60%~70%是从外界进入胃肠消化道的空气,以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为主;其余是消化过程中有机物经细菌酵解产生的种种气体,以甲烷、氢气为主,一部分被细菌消耗利用,一部分由肛门排出,形成屁。

放屁,何为多?

正常人每天要放5~10次屁,如果一天放屁次数超过20-30次,那就属于放屁量过多。适量的放屁是正常的生理情况,但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放屁突然增多或减少,气味发生变化,就需要引起注意,其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吃多了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例如萝卜、大豆、红薯等,这些食物在消化、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会导致放屁增多,而且有些食物含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增加胃肠道的蠕动,所以产生的气体变多了,肠道的蠕动又增强了,自然放屁的次数会增多。如果进食的速度过快或者边吃边说话,大量的气体就会随吞咽进入消化道,也会导致放屁过多。此类情况均不属病症,没有必要治疗。

病理方面,屁的多少与消化机能强弱有关。如果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各种消化液分泌异常,甚至肠道菌群失调,出现消化不良等,就可能出现放屁增多的情况。此外,便秘时,肠道中滞留的粪便停留时间延长,产气细菌在肠道中不断滋生,也会出现屁多的情况。要注意的是,慢性胃炎、早期胃癌、慢性肠炎、结肠炎、肠结核等也会出现屁多的症状,需及时就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爱放屁的人多半肝胆、脾胃不好,导致六腑运化不良,体内的浊气运行不通,就只能下行,通过放屁的形式排出来。

少屁、无屁的人往往会伴随腹痛、腹胀、便秘、肠鸣音亢进或消失等,如果几天一直不放屁,不排便,伴随着阵阵腹痛,往往是肠梗阻之兆,应尽早诊治。此外,腹部手术者,其肠蠕动会出现反射性抑制,胃肠内气体和液体积滞,也会出现无屁的情况。

放屁臭又是为何呢?

第一,食肉过多

肉类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在消化和代谢过程中,经肠道细菌分解、发酵后,很容易产生氨、硫化氢、粪臭素、吲哚等气体而形成臭味,这些气体量虽不多,却是屁臭的根源。

第二,肠道感染

肠道被细菌感染后,肠道黏膜被破坏,坏死的肠黏膜会释放出强烈的臭气,导致臭屁。

第三,肠道肿瘤

肠道出现癌变时,胃肠道功能失调,可能会让放屁的味道越来越重、越来越臭。此时,如果伴有粪便带血,突然出现持续性便秘、腹泻、体重下降等情况,需及时到医院排查,就诊治疗。

响屁和特殊屁味

吃了薯类或白萝卜等,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的屁往往响声如雷,但不太臭,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加量明显大于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而且气压增大时,放屁的气流速度也增大,放屁的声音也就更响,但是二氧化碳没有气味,所以民间有“响屁不臭,臭屁不响”和“响屁不臭闷屁臭”的说法。洋葱、韭菜、大蒜含有刺激性物质,过量食用会使屁有洋葱、韭菜、大蒜气味;大豆等豆类含有大量寡糖和蛋白质,可以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恶臭物质,故屁多而臭,这不必担心。

屁多怎样解决呢?

放屁多或者放屁臭,大部分是饮食不当、消化不良造成的,这种情况适当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即可改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结肠炎、肠结核、肠道感染、肠道肿瘤等也会出现屁多、屁臭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

一、改变饮食习惯

有些食物易在消化道产生气体,如红薯、土豆、面食、豆类、洋葱、卷心菜、花菜等,吃多了会让人感到腹胀,所以腹胀时要适当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同时,少吃不好消化的东西,以免食物在胃肠中消化时间过长,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也要注意吃饭时不要说笑,不要吃得太快,少用吸管喝饮料,以免带进过多空气。二、注意心理健康:保持乐观心态。焦虑、烦躁、忧愁、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消化功能,使肠胃产气增多。

三、经常活动

久坐不动会使肠胃中产生的气体不容易排出,窝在肚子中难免让人感到不舒服。饭后一个小时左右要适当运动,腰腹部要多转动几下,这样常常会打嗝或放屁,上下通气,就不会腹胀了。如果坐车、开会不方便活动。可用手按摩肚子,帮助肠胃运动。

四、药物

可以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口服乳果糖口服液通便等。

中医将腹部胀满、不时排气(矢气频传),分为以下五种证型:
1.
实热内结

症状:腹满或硬痛、大便秘结、口干舌燥。

常用方:承气汤加减泻下热结。

药物:枳实10克,大黄6克,芒硝6克,甘草6克。水煎,适寒温,分3服。

2.
脾胃虚寒

症状:排气不臭,腹中满胀,喜暖喜按,或进热食热饮较舒服,食欲减退、神疲乏力。

常用方:理中汤加减温补脾胃。

药物: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克,水煎,日三服。微自温,勿揭衣被。

3.
寒湿内聚

症状: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或脘腹疼痛、口渴不欲饮、肢体倦怠。

常用方:胃苓汤与厚朴温中汤温化寒湿。

药物:苍术15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

4.
湿热蕴结

症状:腹胀恶心、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泻味臭、排气亦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常用方:王氏连朴饮加减化湿清热。

药物:厚朴10克,川连6克,石菖蒲6克,半夏6克,香豉3克,焦栀3克,芦根30克。

5.
宿食停滞

症状:腹满胀痛、嗳腐吞酸、见食物觉恶心、大便泄泻味臭并含有不消化食物、排气有腐臭味。

常用方:保和丸加减消食导滞。

药物:山楂18克,神曲6克,半夏9克,茯苓9克,陈皮6克,连翘6克,萝卜子6克。

温馨提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张恒
山西省中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长]
中医内科疑难病的诊治,中医外科常见病的诊治。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尤其对失眠、汗症、更年期综合征、周围血管病、头晕、头疼、耳鸣、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外科常见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辨证论治,临床疗效颇佳。

[出诊时间]
每周二,四 ,日上午(总院)
每周三上午(胜利分院)

图片:摄图网
咨询、转载、侵删请联系微信

Hi,大家好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山西省中医院
入驻微信视频号啦!!!
怎样才能找到山西省中医院的视频号呢?
扫描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
点击关注就可以啦!

不仅可以看到医院的短视频
还有各种疾病科普
中医养生类视频等着你来看
快叫上小伙伴一起关注吧!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