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癌的优点:几乎无痛苦,副作用极少;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 一、炙甘草汤 理虚方——“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六) 1、甘草疗瘦 本经:长肌肉。 《外台秘要》用小便煮甘草数沸服,治疗大人羸瘦。 《伤寒论》的甘草制剂大都用于大汗大吐大下以后各种病症。 甘草有保肝的作用。 2、人参理虚 人参主治气液不足。仲景多用于汗、吐、下之后出现以下四种情况者:心下痞硬、呕吐不止、不欲饮食者;身体疼痛、脉沉迟者;烦渴、舌面干燥者;恶寒、脉微者。 3、麦冬治羸瘦 “治赢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神农本草经》 卞师曰:生脉散、炙甘草汤方中的麦门冬专主通脉,不可更易。麦冬天冬并称二冬,功用相同,每多配合应用,清润滋燥,并主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肺热劳咳等症,而麦冬养心通脉,清心降火,所以每多用于養心安神诸方。而天冬滋润益肺肾虚热之品,故肾虚遗精方中用天冬、二冬滑肠,脾弱便溏者亦非所宜。“胃络脉绝”:麦冬、石斛、花粉、知母养胃阴。饮食增则津液旺,阴分自能恢复,而山药、谷芽之类在当首选。 4、炙甘草是营养方 本方营养丰富。据报道,对本方煎出液中9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会计师明显高于牛乳、鸡蛋、肉类、面粉和大米。 大枣三十枚:“主心腹邪气,……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神农本草经》 5、炙甘草汤是止血方 生地黄一斤,并配阿胶。 《神农本草经》主治折跌、绝筋、伤中。……生者尤良。 《名医别录》:大寒,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宛折,瘀血,留血,衄血,吐血,皆捣饮之。 一斤:如换成干地黄,大约在20-30克。 6、炙甘草汤是复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心动悸:心悸、胸闷、短气等。 脉结代:古代释止无定数为结脉,止有定数为代脉,均为心律不齐,间歇脉。其脉多细,或缓或数。 原因:贫血、消瘦、心脏功能不全、血压过低等。 推测:当年张仲景曾用本方治疗军人的失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 患者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 炙甘草汤止血、调心律,升压,增加血容量,提供热能。故名复脉汤。 “治血脉中血液空竭”——徐灵胎《兰台轨范》 7、炙甘草汤“留人治病” 精神不垮、胃口不倒、体重不减。——肿瘤患者生存“三不原则” 8、应用经验: 8.1 适用人群以羸瘦、贫血貌:舌淡红苔、舌苔少;食欲不振、大便干结为外观特征。大多有早搏或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血压低。 8.2 癌症晚期出血、或极度消耗噖恶液质者,或肿瘤放疗后体质极度虚弱、贫血者。以食道癌、胃癌、肺癌、血液癌、口腔癌、肾癌应用较多。 案例: 汤女,89,155CM,55KG 2013年12月6日初诊 主诉:吞咽困难近5月。胃镜病理诊断为食管黏膜低分化癌,倾向鳞癌,饮食、大便正常,体重较春节时下降5KG,脉率三五不调,脉率58次,舌淡嫩。 炙甘草20 肉桂5 桂枝10 麦冬30 生晒参10 阿胶10 生地黄50 生姜15 大枣60 火麻仁10 黄酒5匙入煎,水煎服,二分之一服法,10剂。 2014年7月22日复诊:服用35剂药近半年尚可进食,体力恢复。刻下:吞咽困难、心慌,大便可,脉细弦,脉率不齐。原方加天冬15,20剂,1/3服法。另嘱多吃红烧猪蹄、蹄膀、牛筋、糯米粥。 2014年12月随访:一切安好。 8.3本方中有地黄、阿胶,剂量过大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和腹胀腹泻。 食欲素差,体质柔弱者,则小剂量即可。甚至可以一剂服用两三天者。 采用开水将汤液稀释的方法也可行。 8.4服用本方时要配合食用红烧猪蹄、红烧牛筋等。烹饪时要放酒、生姜、桂皮、糖等。文火慢炖至极烂,撇去浮油。这种猪蹄或牛筋往往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能有效改善患者低蛋白的状态,患者服用后精神食欲均有提高。可以说,红烧猪蹄是餐桌上的炙甘草汤。 8.5 本方的煎煮要求: 1)久煎。这与大量的地黄、麦冬和阿胸等有关。“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提示本方宜久煎,1.5升-3升,小火煎煮时间在1-2小时。 2)加酒。本方煎煮时加的清酒,为古代的米酒,酒精含量不高,且经煎者后,仅酒精挥发后,则剩下酒内营养物质。观仲景用地黄入煎剂,多用酒煎煮,此也是经方定例。 为何用酒? 促进地黄有效成份的煎出,减轻地黄对胃的刺激。 柯韵伯:“地黄、麦冬得酒良”。 《本草备要》:生地黄“用酒制,则不伤胃”。 也有主张不用酒:“吾师生之用本汤,每不用酒,亦效”——(经方实验录)。 二、 薯蕷丸 1、古代的强壮剂,理虚方,适用于消瘦、神疲乏力、贫血为特征的疾病。 山药30-50 生晒参10 白术10 茯苓10 炙甘草10-20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5 阿胶10 桂枝10 麦冬15 柴胡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白蔹10 神曲10 大豆黄卷10 干姜10 大枣30-50。以水1500ML,煮取汤液400ML,加水800ML,再煮取汤液200ML,将两次汤液混合,分3-6次2-3日内服完。也可按原书剂量做成蜜丸或膏滋药长期服用。 2、薯蕷丸是理虚方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蕷丸主之。”(六) 四君子汤、四物汤、炙甘草汤。重用山药、红枣、甘草——温文尔雅,安全无毒。 虚劳,古病名。《内经》:“精气夺则虚”。精气,为水谷之精微。精气夺,提示虚劳病人由于不能进食,所以消瘦。本方能让人能食。 《素问 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素问 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大承气汤是李逵,薯蕷丸是温文尔雅的君子。有胃气则生。 3、薯蕷丸是调和方 “风气百疾”,提示与七情六淫相关的疾病,适用范围广。 1) 风气,泛指自然环境气候。《金匮要略》:“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风气百疾,也指与六淫相关的疾病。 2) 风气,泛指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即七情相关病。《千金方》薯蕷丸,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犯癫。 袪风——柴胡防风 利湿——豆卷神曲 化痰——杏仁桔梗 清热解毒——白蔹 豆卷——大豆黄卷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发芽后晒干而成。具有清热透表,除湿利气的功效。主治湿温初起,暑湿发热,食滞脘痞,湿痹筋挛,骨节烦疼,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白蔹——《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4、应用经验 4.1 本方是古代的强壮剂,原用于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现作为肿瘤患者的常规调理方。 本方能增进食欲,改善贫血,升高白细胞,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无任何副作用。如果化疗期间服用可减轻化疗的副反应。 4.2本方适用于—— 恶性肿瘤患者见消瘦贫血食欲不振者。高龄肿瘤患者的保守治疗。比较适用于肺癌、肠癌、胰腺癌、胃癌、多发性骨髓等肿瘤。 4.3 适用本方者多体形消瘦,皮肤干枯,贫血貌;也有虽然外貌尚可,但体重已经明显下降,皮肤松弛,脉细弱,舌淡嫩。——乔布斯 4.3 容易感冒,容易咳嗽吐痰者,或伴有低热;食欲不振,大便易不成形,容易浮肿或体腔积液。 4.4 本方需要久服方能取效。一般以3个月为一疗程。每天服用10克。餐后服。也可以按原书剂量做成蜜丸或膏滋药长时间服用。 三、 大黄附子汤 止痛通便方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伤寒论) 实测:附子小10克,大附子20-30克,特大附子70克 经典方证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第十篇 十五条》 表示疼痛剧烈 应用经验 1、 本方用于肿瘤剧痛,腹腔肿瘤导致的腹痛便秘;肿瘤的骨转移的关节剧痛、脑转移出现头痛。 本方有镇痛通便作用。 可合用麻附细汤,有短期止痛效果。 2、肿癌患者的阳虚便秘。大多面色暗,舌苔白厚。虽便秘而无腹痛。 附录:《伤寒论》经方歌诀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 一、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融合方。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不和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五、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 一、甘草汤: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慌脉结证无疑。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白虎汤类方歌(三首) 一、白虎汤: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浩浩。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不欲茶饭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一、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潮热蒸蒸濈濈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麻子仁丸结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方歌见下) 六、猪胆汁灌方: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诧异。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适宜。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奏效奇。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一、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干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三、柴胡加芒硝汤: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日晡潮热胸胁满,协调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双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前期肝硬亦能和。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扣除甘草铅要裹,胸满烦惊小便难。 七、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1黄师常用的十九个经方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 芍药 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 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 厚朴 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惊:做恶梦,心慌心悸 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 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 7.温胆汤 组成:半夏 茯苓 甘草 陈皮 枳壳 竹茹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 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9.半夏泻心汤 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 用法: 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 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汤合方 10.猪苓汤 治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比八正散疗效稳定 用法: 若尿痛甚,尿黄加栀子 尿路结石合四逆散,通淋排石,比金钱草好。 11.黄连阿胶汤 治疗干燥综合征。 养阴药基本无效,小柴胡汤有一点效果 许多干燥综合征是女性,皮肤白,嘴唇通红,舌红,睡眠差,月经淋漓不尽或量较多 症状缓解很快,眼干,口干好转,睡眠好转。 12.小柴胡汤 治小柴胡汤综合征 治疗感冒。 头面部炎症:中耳炎、鼻窦炎,虹膜炎; 皮肤科:过敏性皮炎; 呼吸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内分泌科:桥本氏病; 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伏邪在少阳经); 精神科: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 往来寒热:疾病处于迁延期,进入慢性化 半表半里:军事上的概念,和:求和。不断发作,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烧的免疫性疾病。 13.大柴胡汤 治大柴胡汤综合征 最关键指征:《金匮》: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腹诊,心下按之疼痛、硬满者用之。 痛得厉害的用最好,肚子饱满、充实也可用;按压后手指尖有抵抗感也可用。 治胆囊炎,胰腺炎专方。胆结石发作,可配合茵陈蒿汤和三黄泻心汤 治高血压有效,加黄连,或合桂枝茯苓丸(伴下肢浮肿,舌质暗红) X综合征: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早搏,或房颤,慌慌张张,吃人参不能解决问题,炙甘草汤服后胀肚子者,用大柴胡汤 代谢综合征:血压高,血糖高,结实,肥胖 支气管哮喘:胁下硬满,合桂枝茯苓丸 胆汁返流性胃炎,乳腺小叶增生。 14.三黄泻心汤综合征 治疗很多出血性病症。 鼻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高血压、血液病、脾功能亢进。 15.桂枝汤 非感冒药,非发汗药,是强壮剂,治人。 张仲景时代:一群从战场上下来的疲惫不堪的将士,几番搏杀,一路上饥寒交迫,血糖很低,功能很差。出汗,是疲劳的汗,惊吓的汗。给服姜汤。桂枝汤是特制姜汤,军用姜汤:包括姜、枣、桂皮、芍药、甘草,喝完后吃粥,服用后瞬间血糖可达到高峰。服用后再睡觉,盖被子:半夜,阳气升腾,出汗,第二天则精神很多,疲劳恢复。 现代:用于大病后,大出血后,产后,运动疲劳后调理;肿瘤患者,手术后化疗后。表现为不能食,呕吐,消瘦。 16.炙甘草汤 张仲景时代:治疗受伤的伤员,受伤、中箭后血流不止。心动悸、脉结代:循环功能不全,将要失血性休克。 阿胶,生地止血,人参,肉桂,甘草,麦冬强心,大枣30枚补充能量,并加米酒。本方是止血药,强心药,滋补药,强壮药,不是治心律失常的药。 这两张方只看人不看病。 17.温经汤 治妇人,年50许,女性美感消失,嘴唇干枯,指掌角质化,手粗糙,干燥,开裂,唇干枯,无血色,头发枯黄,脸上黄褐斑,皱纹,月经不来 这是真正的血虚。 本方是美容方、美首方,是女性的一张良方。 18.桂枝茯苓丸 原用治症痼害。为产妇用方,治难产,死胎不下,古人认为是催生汤。 可治深部静脉血栓,水肿。冠心病后装支架,肺动脉栓塞,一动则气喘,两目暗黑,合大黄蟅虫丸 治痔疮;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加牛膝 适用桂枝茯苓丸体质,一种瘀血性体质。 19.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阳萎效果不错,可称“东方伟哥”。朱良春先生经验;冠心病患者忌用,会引发心绞痛。 闭经可用,温阳,有黄体酮样作用。 变态反应性鼻炎:干祖望先生经验,治清涕滂沱 心动过缓。 坐骨神经痛:本方合芍药甘草汤 失眠、嗜睡:晚上不眠,白天瞌睡 本方体质:面黄暗,动作比较迟缓,对寒冷不敏感,皮肤粗糙,无汗。 2使用经方的三个感悟 1.重视原文,但不局限在原文。 经典是真的,但不全,它只是局部,一角。 其表述只是一个,或一类病的典型症状。 要吸收后世的东西,千金方,外台秘要,金元四大家,明清,日本汉方医家。 2.经方的加减要慎重。 A.按仲景原则加减。 B.经方的合方。 如小柴胡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变异性哮喘 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小陷胸汤 用原方,便于总结经验。 3.既重视仲景方,也重视唐宋方。 王清任的书:有很多好方。 从后世方中寻找有效药物。 糖尿病足:四味健步汤(赤芍、丹参、石斛、牛膝),消除血栓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