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本氏病案G小姐,20岁,2007年11月13日初诊:主诉:确诊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患者在读小学时同学即发现其脖子比其他同学粗大,家属未予重视。2005年8月因感冒咽喉肿痛在医院就诊,医生发现甲状腺肿大。8月9日查:甲功三项TSH升高。FT3,FT4正常,抗甲状腺球抗体AGT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GTA均显著增高。结合结合甲状腺彩超表现南京某医院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未予正规治疗。2007年11月一直予检测甲功三项,结合甲状腺肿块穿刺涂片和两次甲状腺彩超及临床表现而最终确诊为桥本氏病及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平素怕冷又怕热,易出汗,脾气暴躁反复无常,因患者父亲性情急躁以为女儿性格象父亲而未予重视,家族中无类似病人。刻诊:疲劳乏力,眠差便干,晨起恶心,面色黄,发育营养正常,双侧甲状腺2度肿大。处方:柴胡2og,黄芩10g,姜半夏12g,党参12g,生甘草6g,当归10g,生白芍40g,白术20g,茯苓20g,泽泻30g,干姜10g,红枣30g,14剂,每日1剂。2007年12月16日第二诊:一直守方至今,疲倦明显减轻,恶心消失,睡眠改善,唇面转红润,大便时畅时干结。服药依赖常有腹痛,伴嗳气,停药后腹痛减轻,月经正常,余无不适。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姜半夏10g,枳壳20g,白芍20g,干姜10g,红枣20g,青陈皮各10g,15剂,服一个月。2008年1月15日第三诊:劳累后乏力,二便调,TSH由50.811MIU/L(正常范围为0.35-4.94)绛至6.728;FT3,FT4低下转为正常,一般情况可。处方:守初诊方,每周服2-3剂。2009年6月30日第四诊:继续服用至今,在这一年半期间病情无大的波动,甲功三项多次检查正常。双甲状腺1度肿大。现剂量为:柴胡12g,黄芩6g,制半夏12g,党参12g,当归12g,白芍30g,川芎12g,白术12g,茯苓12g,泽泻12g.干姜6g.红枣20g,3天服1剂,即1剂服药2天,再停药1天。整理者按:(1)本案甲状腺功能的波动是因为桥本氏自身免疫功能性破坏甲状腺组织所引发,甲亢与甲减为标,桥本氏病为本。甲状腺病变为标,体内自身免疫紊乱为本。(2)柴归汤作为对病方使用时是针对自身免疫紊乱这一病理基础的,常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相关的迁延性难愈性疾病,例如桥本氏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强制性脊柱炎,免疫相关性流产等。(3)顽固的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完全控制病情通常需要断续服药两三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