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惠民经方文章 / 正文

藿香正气散在皮肤科中的运用

  【药物组成】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 半夏 白术 陈皮 厚朴 桔梗 藿香炙甘草 【服用方法】 上为细末,每服两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背盖,再煎并服。 【功 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今用处方】 大腹皮10白芷10紫苏10茯苓10制半夏10白术10 陈皮厚朴10桔梗10藿香炙甘草10生姜10大枣10 【方证要点】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恶寒发热,头疼,胸闷,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适用病症】 (1)痤疮 患者若见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可投本方酌加连翘,薏苡仁等中药治疗。 (2)荨麻疹 患者若见发热恶寒,头疼,胸隔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可投本方酌加荆芥,防风,蝉蜕,路路通等中药治疗。食用海鲜引起的荨麻疹应用机会颇多。 (3)夏季皮炎,痱子 患者每于夏季起大片红斑,丘疹,水泡,剧痒,在空调房间症状明显减轻,或天气转冷后自然减轻或消退,患者若见舌苔白腻,可投本方内外治疗。 (4)汗疱疹 患者双手足密集深在性水泡,瘙痒明显,若见肠鸣泄泻,舌苔白腻,可投本方治疗。 (5)带状疱疹 患者若见发热恶寒,胸隔满闷,肠鸣泄泻,舌苔白腻,可投本方酌加柴胡,徐长卿,马齿苋,鱼腥草等中药治疗。 (6)结节性痒疹 患者周身散在结节,以四肢为重,奇痒无比,若见畏寒,胸隔满闷,肠鸣泄泻,舌苔白腻,可投本方酌加全蝎,蜈蚣,徐长卿,荆芥,防风等中药治疗。 【注意事项】 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服用后宜温覆以助解表。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 解析:本方主治之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为夏月常见病证。风寒外束,卫阳郁遏,故见恶寒发热等表证;内伤湿滞,湿浊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为上吐下泻;湿阻气滞,则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治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兼以理气和中之法。方中藿香为君,既以其辛温之性而解在表之风寒,又取其芳香之气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而止呕,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止泻,共助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泻,俱为臣药。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故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煎用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 【运 用】 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以助解表; 兼气滞脘腹胀痛者,可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歌 诀】 藿香正气大腹苏, 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 感伤岚瘴并能驱。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