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惠民经方文章 / 正文

中医十大类方之--小青龙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麻黄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姜半夏半生升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取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麻黄类方中最擅常止咳平喘的处方,可推小青龙汤。这张以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为命名的古方,已沿用数千年,屡用屡效。现在依然是中医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方剂。关于小青龙汤证,《伤寒论》规定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规定为”咳逆倚息不得卧“。伤寒表不解,意味者恶寒,发热,无汗,身痛等症状依然存在。水气,又称为痰饮,水饮,是指水液停留在体内所引起的病变,其表现为浮肿,痰液清稀,胃中有振水音,眩晕,小便不利,背中冷,或胃中有振华水音等。因为水气的临床表现复杂,故《伤寒论》中记载了许多或然证。从《金匮要略》的描述看,小青龙汤证咳喘的程度比较严重,因而,小青龙汤证应是麻黄汤证与水饮证的结合体,其方证如下:1:咳喘,痰液呈水样或粘液性,量较多,或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2:恶寒,特别是背部有显著的冷感,发热或不发热,平时无汗,咳喘时可有汗出;3:苔白滑。咳喘是本方主治,但多是咳与喘并见,先咳后喘。有时咳喘剧烈,导致咳逆倚息不得卧。痰与鼻涕的性质在本方证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其痰液,鼻涕等分泌物必须是量多清稀,呈粘液性,或如水样。同时,舌苔白滑,粘液满布。为便于记忆,戏称“青龙水“。因神话中的青龙善倒海翻江,兴风作浪。如果痰液黄粘难咳,舌苔干腻的咳喘,便不是小青龙汤证了。恶寒也是必见的症状,特别是背部怕冷,但发热,无汗却不定有热者,也有不发热者,甚至低体温者,特别是老年体弱者,体温较常温为低。无汗常见,在寒冷的冬季,出汗更少。但在“咳腻倚息不得卧“的情况下,有的患者可以见汗出,但不可能大汗淋漓。而且,虽然咳喘不休,但神智尚清,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精神萎靡等证。另外,前述的“麻黄体质“多见本证。故了解其平素的好发症状对识别方证有帮助。-小青龙汤证多见于以咳喘为主诉的呼吸道疾患。20世纪70年代笔者曾在医院病区工作期间,每年冬季寒流一来,不少老年慢性咳喘支气管炎患者便久病发作纷纷入院,其中不少表现小青龙汤证,笔者随夏武英老中医治疗多例,见有恶寒发热者,有无热诉有背中寒者,也有头疼干呕者,共同的症状是痰液清稀且多,苔白滑。小青龙汤对改善症状作用明显。日本森岛氏用本本方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哮喘属于肺寒者31例,结果发现停止而获显效者4例,有效12例,稍有效4例,无效8例,未见服药后发作次数增加或程度加重者,3例疗效不明。此外有效患者中血中IgE降低,王氏报告调整本方方剂,重用麻黄,细辛,半夏,芍药,治疗效果更好。1980-1981年共治疗6例哮喘,服药后半小时-1小时内哮喘即平。听诊两肺哮鸣音大减或基本消失,服完2-3剂后病情趋于平稳。所用处方为:蜜麻黄15g,桂枝9g,五味子9g,干姜6g,制半夏30g,细辛6g,甘草9g.后该报道又同时治疗24例,平均病程11,4年,寒喘者15例,热喘者9例,合并右心肥大1例,肺气肿2例,其中20例1剂后哮喘逐渐平息或当晚哮喘未发作。其余4例分别在服用6,7,9,10剂后见效。经治疗仅1例有反复,其余23例基本控制。可见本方对哮喘的疗效是确实的。-过敏性鼻炎的喷嚏,水样鼻涕等症状是小青龙汤证的指标之一,故过敏性鼻炎是小青龙汤的机会颇多。日本这方面的临床报道较多。冈崎氏治疗60例,其中顽固性患者33例,新发病27例,结果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25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53,5%,其中重症的有效率85.7%,对中等证者49.9%,对轻症者28.6%.对脱敏治疗的患者也有52%的有效率。有效病例终止给药后,疗效可持续4-8周,最长2年。此外,小青龙汤对感冒,花粉症,春季眼炎,胸膜炎,急性肾炎等也有有效的报道。本方虽为辛温大剂,但只要辩证正确,一般无明显副作用。宫田氏报道治疗53例小儿患者,发现不按证给药的25例中5例出现恶心头疼,停药后迅速消失。而按证给药的33例平均服药达2年9个月未见副作用。若方证不符,施予舌红苔干燥者,或有出血倾向者,或咽干口燥者,或干咳无痰者,或身热多汗者,则极易引起头痛,动悸,大汗,失眠,出血等副作用,应加以注意。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