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惠民经方文章 / 正文

中醫十大類方之---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15g)黄连一两(5g)黄芩三两(15g)干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人参三两(15g)大枣十二枚(2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服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半夏泻心汤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张仲景用于治疗一种叫“心下痞”的疾病。所谓“痞”,《伤寒论》的解释是心下“满而不痛”“按之濡”。现在的解释是上腹部不适,但按压后并不是硬满如石,也不是腹满如覆瓦,相反很软。半夏泻心汤除治疗心下痞以外,还能治疗恶心呕吐,肠鸣等症。《金匮要略》有“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的记载。临床可见,患者见食欲不振,或有恶心感,甚至入口即吐,或进食不久后上腹部发胀,或消化液反流。肠鸣同时,往往有腹泻。半夏泻心汤有黄连,黄芩,以药测证,本方证当有心烦不安等精神症状,如睡眠障碍,或烦躁不安,或心悸,胸闷等。半夏泻心汤证如下:1: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2:恶心呕吐,腹泻,腹鸣等胃肠症状。3:烦躁,内热感,多梦或失眠。4:舌苔薄腻或黄腻。临床上,第1项与第2,4项是易见证,而第3项有的患者不明显或不以此为主诉,可以问一下其睡眠情况及精神状态。笔者经验,一般有胃肠疾患的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有这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特别是半夏泻心汤证的患者这种情况更为多见。所以,笔者对有心下痞,呕吐,腹泻,舌苔黄腻的失眠或神经症状的患者常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效果非常好。从临床应用来看,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患的治疗。有报道急性胃肠炎,慢性肠炎,痢疾,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症,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酒醉,口腔溃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失眠,梅核气,人参恶阻等疾患中均有用本方取效的。寒症与热证互见,是本方证的基本特点。其临床表现很难用单纯的热证或寒症来解释。如心下痞闷,腹部胀满遇寒则甚,不欲饮而见口渴,唇干,舌红,苔黄;也可见心下痞痛,遇冷遇热均感不适;也可见大便或溏或稀,小便或清或黄。有人应用本方汤剂时,常常不用干姜,人参,甘草,大枣,似乎这些药物无消炎作用,且与黄连,黄芩的性质相反,可以省略。其实这是对半夏泻心汤缺乏理解的缘故。中医方剂组合的奥妙之一,便是清热药与补益药相合,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合,发散药与收敛药想合,这称为“相反相成“。半夏泻心汤就是寒热补泻的混合体。其中黄芩,黄连性寒清热虽为主药,但若无干姜,人参,甘草,大枣等的配合,就无法发挥其功效。因为诸温热药,补益药能保护和调节胃肠的机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等。近几年来,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资料较多,提示本方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保护胃粘膜屏障,参与免疫调节,促胃排空,止血,健胃,止呕吐,止痛。调整胃肠功能等多种作用。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温胆汤的作用相似。区别在于:本方的胃肠症状比较明显,如心下部的痞痛不适,而黄连温胆汤的精神心理症状比较突出,如失眠,心悸,易惊,多梦等。半夏泻心汤与黄连类方的黄连解毒汤均有黄连,黄芩,其方证也有共同点,如心下痞,精神不安等,其区别在于:黄连解毒汤证以精神神经症为主,半夏泻心汤则以胃肠症状为主。半夏泻心汤是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重用半夏而成,故本方与小柴胡汤证均有明显的胃肠症状,区别在于:本方无柴胡证的胸胁苦满,寒热往来。而有黄连证的心下痞,烦躁与精神不安。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的组成十分相似,仅仅是黄芩与桂枝的有无,故主治亦多相同。不同的是,黄连汤证有桂枝证的汗出,动悸,而半夏泻心汤无此证。胃肠症状虽然大体相似,但黄连汤证以腹痛为多,半夏泻心汤证以心下痞为主。当然,若半夏泻心汤证见桂枝证的话,既可以加桂枝,便是两方的合方了。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