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又尿裤子,明明学会了如厕,怎么还倒退了呢?
作者介绍:王冰玉,波士顿大学学前教育硕士、多年中美幼儿园教学经验,作者:萌娃心理研究所(wby_777)
后台留言有宝爸宝妈提到 4 岁的宝宝明明已经学会了如厕,结果又开始尿裤子,有的或者大便不去马桶静静的拉在裤子里。
怎么越学越回去?还倒退了呢?
很多家长还会犯嘀咕:
「怎么都四岁了还尿裤子?别的小孩都没这样。」
“这孩子是不是不聪明啊,上厕所这点事都老出错。”
一定一定快停止这种自行诊断式下结论。
出现这样的“如厕意外”,并不是个别情况,是孩子出现了「如厕行为倒退(toilet training regression)」。
有时候,孩子明明已经完成了如厕训练,但是突然地,又会频繁尿裤子,或者拉在裤子里,这些都是典型的如厕行为倒退。对许多孩子来说,这是其实也是如厕训练中正常的一部分,一般不会持续太久。
目 录为什么会出现如厕行为倒退?
家长可以怎么做?
一为什么会出现如厕行为倒退?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我们学习一项新的技能都不是一条大路直接通向终点的,会遭遇走弯路、犯错误或者是退步的情况,这些都是学习的一部分。
孩子们在掌握如厕训练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经常忽略了当孩子掌握一项技能后是会产生退步的。
我们可以尝试找出孩子如厕行为倒退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巩固如厕技能。
01 生理因素(1)如厕训练中经历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家长以为孩子已经早早完成如厕训练,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出现如厕倒退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完全准备好。
根据《美国家庭医生》的数据显示,有 40-60% 的三岁儿童都依然在如厕训练的进程中[1]。
并且孩子的泌尿系统会经历长时间的发育完善过程。
4-12 岁的孩子中,依然有 3-4% 的儿童会出现白天尿裤子的情况;孩子 7 岁前的尿床情况都并非个例,2% 的 10-12 岁的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正常的发育进程,详细的介绍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
孩子尿床怎么破?
所以出现如厕倒退,千万别随意给孩子别标签,家长也不用太过焦虑。
(2)沉浸游戏忘记如厕
在幼儿园遇到过一个小朋友,每次上课做活动或者户外玩游戏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尿裤子的情况。
当孩子沉浸专注在一件事情中的时候,他们又很难保持多种任务同时进行,大脑对于如厕行为的控制力便降低了。
如果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那么记得在孩子疯玩时多多提醒他,如厕时间到啦。
(3)身体不适或者疾病
有的时候孩子如厕拒绝小马桶是因为身体上的不适,比如屁股疼或者大腿根部疼。
还有比较常见的就是便秘的情况。美国儿科协会科普过孩子如果出现排便量大、硬且结实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因为便秘而感觉疼痛,从而害怕坐马桶上厕所[2]。
还有一些身体病症比如尿路感染也会影响孩子正常如厕。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先暂时穿上尿不湿,之后再考虑如厕训练。
02 环境因素当孩子的生活环境发生一些比较大改变时,比如生二胎、上幼儿园、父母吵架分居等等,孩子比较容易发生“如厕意外”。
而年幼的他们面对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做好准备,处于一个缺乏安全感,身体难以放松的状态。这时,神经系统对于孩子排尿排便的控制能力随之减弱,孩子容易出现倒退行为。
针对这一因素:一方面,大人尽量让环境缓慢地改变,同时可以给孩子提前铺垫,尽可能地做一些心理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与耐心来适应新的环境。
03 心理因素(1)有意识的憋尿憋便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类的人格发展分成不同阶段,1-3 岁的孩子对应的是「肛门期」,弗洛伊德认为肛门期的孩子能从憋尿憋便中获得快感。
同时,这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如厕训练的同时,他们很享受憋尿憋便以及控制释放的这一个过程,会让宝宝感到自己能够掌控和支配自己的身体。
但同时,他们的能力有限,所以会经常翻车。
(2)如厕倒退带来的心理压力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心理大家——埃里克森,他将人生各个时期视为重重危机的发展过程。
在宝宝 3-6 岁被划为两个时期:
儿童期(1.5~3 岁):自主与羞怯(或怀疑)的冲突;
学龄初期(3~6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换句话说,这个时段孩子会理解和产生羞愧感和内疚感。
但如果在如厕训练的过程中,发生了倒退的行为、发生一些意外,而父母和其他人给予的都是厌恶、不耐烦等等的消极反馈。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每次排便排尿时,自己是臭臭脏脏不好的,爸爸妈妈都会有情绪,产生自我怀疑和内疚感。
当孩子经历这样的心理压力时,更难很好的学习和掌握如厕技能了。
二家长可以怎么做?01 接纳孩子,给予鼓励埃里克森认为,虽然每个阶段都有“危机”,但是“危机”是可以变化为“转机”的。
而父母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化解“危机”。
如果面对孩子的如厕倒退行为,我们可以表示理解和安慰——“很多小朋友都会尿裤子的,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学习”;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可以鼓励和夸奖——“你刚刚就使用小马桶了,真棒!我相信你下次也可以做到的!”
那么,孩子内心产生的就不会是自我怀疑与内疚感,代替的是自我肯定。
“危机”变为“转机”,孩子能更顺利的完成如厕训练。
02 科学开始如厕训练虽然如厕倒退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但是过早或过晚的进行如厕训练可能会让孩子走更多的弯路。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孩子在两岁前或者三岁后开始如厕训练会比两岁左右开始的孩子相比,白天和夜晚发生“如厕意外”的频率要多得多[3]。
所以,两岁左右(18 个月 -2.5 岁)是如厕训练的黄金时期,身体技能和心理认知都发展到到一定的程度,能更轻松的度过这一如厕转换期。
大家们不要操之过急,过早的进行如厕训练可能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掌握如厕技能。另外,如果孩子有憋大便的情况也需要及时干预,具体操作可以看这篇??。
孩子憋屎会憋坏吗?用这一招科学地帮助排便吧!
03 固定如厕时间在幼儿园中每天都有固定的如厕时间,帮助小朋友们建立如厕行为觉知,到对应的时间,就知道自己该去小马桶了。
而且,规律的流程可能更清晰的发现孩子在哪些时间段更容易发生“如厕意外”。曾经一位幼儿园小朋友经常性在下午上课中间尿裤子,于是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单独提醒他去使用小马桶。
制定一个简单的如厕时间表,或者可以更简单的提醒孩子每 1-2 个小时去一次;起床和饭后尝试在小马桶上坐 4-5 分钟,通常这是小朋友会排便的时间。
这些固定的流程时间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踏步向前走”。
- 参考文献 -Choby,B. A., George, S. (2008). Toilet training.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8(9), 1059-1064.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Updated August 13, 2021.
Hodges,S. J., Richards, K. A., Gorbachinsky, I., Krane, L. S. (2014). The association of age of toilet training and dysfunctional voiding. Research and reports in urology, 6, 127.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999). Toilet training guidelines: parents—the role of the parents in toilet training. Pediatrics, 103(Supplement 3), 1362-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