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的流感病毒量和致病量—看完反而不担心了
现在大家都说病毒能通过气溶胶传播,那空气中到底有多少这种病毒?有多少病毒就能让人感染呢?
我旁边的同事、我楼下的邻居,是不是无症状的携带者呢?我们同呼吸,他会不会传染给我呢?
当然现在没有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确切数据,但是之前有文章,在流感流行季节,有机构研究了空气中流感病毒的量,以及多少病毒能致病,可以参考着看下。
看完觉得,即使这次冠状和流感一样,也不用担心。
一、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是否能通过气溶胶传播?
现在官方的资料中,流感的传播方式是以飞沫传播为主,接触传播为次要方式,没提到气溶胶传播[1]。但是,有些文献[2]已经提示,在空气中(气溶胶内),能检测到流感病毒,提示其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大。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权威的说法也是以飞沫、接触传播为主,其他比如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方式待证实,但是基本这两个方式也跑不了。
为什么能这么说呢?是基于同为冠状病毒的SARS和MERS的调查结果说的,SARS病毒经消化道(粪口)传播基本是定的。而MERS在韩国爆发时,在病房的空气培养物中,发现了MERS-CoV[3]。
香港淘大花园感染时,高层住户比低层感染风险更高,也提示SARS经空气传播的特征[4]。
虽然官方很谨慎,没有给出确切结论,但是应该这些传播途径都跑不了。
二、流感时,空气中病毒含量多吗?多少病毒含量导致流感呢?
在2009-2010美国流感季节,在健康中心、日托中心、飞机上收集了16份气溶胶样本[2],进行检测。其中一半的样本中,甲流是阳性的。阳性的包括33%的健康中心样本,75%的日托中心样本和67%的飞机样本。
在含有可检测量的甲流的样本中,64%的病毒颗粒与小于2.5 m的颗粒有关,这些颗粒可以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有1.60.910^4个基因组拷贝数。
通过布朗运动等计算,室内甲流病毒的强度为1.61.2 10^5个基因组拷贝数每立方米每小时,以成人每天呼吸20立方米空气计算,那么在1个小时内,吸入剂量估计为3018组织培养50%感染剂量(TCID50),这是足以引起感染的。按照实验计算,平均3TCID50就能引起人感染流感。
所以,按照这个研究,在流感季节,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呆段时间,是有可能导致感染的。
三、数据这么严峻,为啥不担心了?
看似数据很严重,因为半数的公众场所都能检测到流感病毒,并且呆不到1小时就可能感染。
可是如果实际情况都这样,人类还能生存吗?
这么短时间在公众场合呆一会就可能感染,但是人们在这些公众场所中远没有这么高的感染率。那说明这种感染方式,有是有,但肯定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染方式,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的。
所以,即使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空气或者气溶胶传播能力也是这样的,那也不用太担心,即使空气中漂浮着病毒,也不用担心其会导致你感染,无需做特殊的防护,戴口罩还是防护人群聚集时,别人向你打喷嚏。
何况,在非人群聚集地方,病毒数量肯定更少或者根本没有,不会让你致病的。现在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在非武汉等地区,远远达不到流行程度,所以,大家更不要担心,控制住各地区的感染人群,基本就没问题。
所以,还是洗好手、戴好口罩,能不去人群聚集地方就不去。非得开工上班的话,也不要太担心,如果同事们都很健康,没有发热咳嗽的,少交谈、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下班就回家,应该问题也不大。
类比流行程度,应该现在的武汉地区的公众聚集场所,目前应该就是医院,空气中病毒浓度应该能达到这种程度,按照最小心的说法,还是请医务人员一定要小心,做好自己的防护。
如果大家要去医院,也要做好防护,快速看完,尽快回家。
其他人的防护,还是和以前说的一样,不需要紧张,也不需要升级。
- 参考文献 -[1].CDC.How Flu Spreads.2018 .
https://www.cdc.gov/flu/about/disease/spread
[2].Yang W. Concentrations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airborne influenza A viruses measured indoors at a health centre, a day-care centre and on aeroplanes.J R Soc Interface. 2011;8(61):1176–1184.
[3].Sung-Han Kim.Extensive Viabl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 Coronavirus Contamination in Air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MERS Isolation Wards.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63, Issue 3, 1 August 2016, Pages 363–369.[4].Ignatius T.S. Yu.Evidence of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N Engl J Med 2004; 350:1731-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