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小儿推拿保健护理知识 / 正文

每次大流行都会带走无数儿童的生命,这种春季高发病要警惕

每次大流行都会带走无数儿童的生命,这种春季高发病要警惕

本文转载自:知贝健康作者:王艳

写了好几版的,都不满意。反正整体感觉本文数据详实,内容丰富,作者真是下了大功夫的,推荐大家阅读,赞!
全文都是重点,大家看完会很有收获,能知道为什么美国、日本麻疹再次出现并流行,能知道有些人不接种疫苗,但是能搭便车,能知道麻疹的病程表现,能知道麻疹怎么治疗,能知道患了麻疹无需避风等等。
如果实在是没时间看,那也至少得知道给孩子接种疫苗很重要,不要怕所谓的副作用而拒绝接种疫苗!
下面是正文:

最近,一则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有家长在知贝健康的后台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最近听说麻疹又开始流行了,打过疫苗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怕了?群里有人说每次麻疹流行都要死好多孩子,还有的会导致神经发育异常,还有说会失明的,是真的吗?我现在好害怕啊,到底该怎么办?

春季的确是麻疹的高发季(虽然它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既然有家长问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麻疹这个话题吧。

今年春天
麻疹席卷了 40 多个国家

根据联合国新闻网3月1日的报道,今年春季的麻疹来势汹汹,已经席卷了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

具体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呢?我们来看看各个国家的统计数据。

在 2019 年头两个月,乌克兰就有 24042人感染,相比去年一年出现35120例病例,这个增长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据新华社报道,截止 3 月 1 日记者发稿,菲律宾在 2019 年已有 1.3 万人确诊,215 人因感染麻疹而死亡,感染者多为4岁以下儿童。2018年全年,该国共确诊麻疹患者1.8万人,是2017年的近8倍。

这时可能有人要说,乌克兰和菲律宾那是发展中国家,疫情严重那是正常的事,那我们再来看看发达国家的数据吧!

先看看美国。

截止 3 月 21 日,美国已在 15 个州确诊了 314例麻疹患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个数字已经名列近十年全年数据的第三名,并眼看要追上排名第二的2018年(372人)。

*截至2018年12月29日的案件。案件数量是初步的,可能会有变化。
**截至2019年3月21日的案件。案件数量是初步的,可能会有变化。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图源:CDC

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

一份由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制作的「麻疹感染者累计报告数」表显示,截止 3 月 6 日日本境内的感染者人数已经达到 285人,超过了除2014年外的其余每一年的全年总患病人数。

图源: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

要知道,美国和日本都是曾一度「成功消灭了麻疹」的国家,这个成功消灭的意思是,不再本土暴发麻疹,除非有感染者入境。美国消灭麻疹的年份是2000年,日本消灭麻疹的年份是2015年(P.S:中国虽然也一直在努力,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能够消灭麻疹)。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意识到了,今年麻疹的形势的确不容乐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能逃脱它的魔爪。

只是你知否知道,麻疹的卷土重来并非「意外」、「天灾」,而是一次「早有预兆的人为的悲剧」。

对,是人为的悲剧。

一篇数据造假的论文
毁了数十年的努力

1920年,美国记录了469,924例麻疹病例和7,575例麻疹死亡病例。从1958年到1962年,美国平均每年有503,282例麻疹病例和432例麻疹死亡病例。

1963 年,美国每年的病例从数十万人降至数万人,带来这样重大的转变的直接功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麻疹疫苗。

美国在开始麻疹疫苗接种后的头二十年,估计减少了 5200 万名麻疹病例,减少了 17,400 名智能障碍病例,让 5,200人免于死亡。

此后的 1971 年、1980 年和 1990 年,因为麻疹的大流行,麻疹疫苗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在 1999 年至 2004 年时,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动的策略提升了麻疹疫苗在全球的使用,估计每年减少了 1400 万人死亡。

然而这数十年的努力,因为一则不负责任的谣言,全部付诸东流。

这则万恶的谣言,就是家长们经常能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看到的——「注射疫苗会引起自闭症」谬论。

谣言的始作俑者AndrewWakefield,图源:vox网

这则谣言起源于是1998年一名英国医生AndrewWakefield发表的一篇论文,他在论文的结论中声称:「在12名儿童中,有8名在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自闭症表现,而且从接种疫苗到出现自闭症状的平均间隔时间只有6.3天。」

我们都知道,自闭症认为是一种发展障碍,存在社会交往缺陷以及受限、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干预重点在尽可能帮助孩子恢复一定的社交能力,融入社会,甚至实现就业。

Wakefield 这篇文章中「接种麻疹疫苗」和「自闭症」存在相关性的结论,这使得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在随后的 10 年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许多家长拒绝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这些人所在的社区暴发了麻疹,成为了这篇论文的牺牲品。

虽然2010年2月论文因数据造假被柳叶刀撤稿,作者也被吊销了医师执照,但他所造成的恶果却像一个雪球般越滚越大,反疫苗人士继承了他的意志,将文章的观点不断进行包装宣传,向全世界输出,终于造就了今天麻疹在全球40多个国家的蔓延。

谣言不可怕,就怕骗子有「文化」,被科学包装过的谣言因为「有理有据」,比起一般的谣传更加可怕、更有传播力,任凭后来人如何努力辟谣,也阻挡不了「疫苗恐慌」、「疫苗犹豫」在民众心中的蔓延。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苗犹豫已成为威胁全球健康最大因素之一。

反疫苗人士的「明知故犯」
让更多无辜之人被卷入

在本次疫情的重灾区之一三重县津市,有一个名为「ミロクコミュニティ救世神教」的宗教组织,他们一直以来崇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依赖医疗的健康」,疫苗自然也在拒绝的范畴内。

早在去年宗教研讨会中,这个组织就因为有与会者感染了麻疹,导致同期的24人被传染。在发生了这样的事后,他们依然没有吸取教训,没有去接种疫苗,于是今年再度有人感染,并且这3名男性还参加了日本知名偶像团体AKB48的握手会,据悉握手会现场到场人数超过了 300 人。

AKB48,日本人气少女偶像团体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出了两次疫情传染,这次感染者甚至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参加活动,事情曝光后该教派在官网上发表道歉声明,并中止了教内的研讨会、祭典等活动。

传染性强危害大
没有特异疗法
疫苗是最好的选择

再来说说麻疹本身。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并伴发皮疹。麻疹传染性很强,即使不与患者直接接触,它也能在公共场所传播开。

虽然麻疹的发病高峰期在春季后期,但其实它在全年都可能流行。

目前没有针对麻疹病毒感染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在麻疹疫苗出现前,它大约每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每年因患麻疹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260万。

尽管现在有了安全而有效的疫苗,但它仍然是全球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全球大约近11万的人死于麻疹,大多数是5岁以下的儿童。

麻疹的高致死性与它的高并发症发生率有关。

麻疹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这点和水痘,手足口病,幼儿急疹等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不同。约30%的麻疹病例会发生1种或多种并发症。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在严重并发症中主要是肺炎,脑炎发生率不高,不过严重程度重,在发生脑炎病例中约有15%可能会出现其他急进性和致死性疾病,所以大部分麻疹致死病例是由呼吸道并发症或脑炎引起。

关于疫苗的两个迷思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家长会有疑问了:「有些人没打疫苗不也没生病吗?」

问得好,这就要回到我们开头提过的一个数据——麻疹抗体保有率达到95%时,能有效避免麻疹的暴发。

为什么有的人没有接种疫苗,也免于被感染了呢?那是因为他们享受到了群体免疫的福利。

群体免疫相当于一种共用品,单个个体即使不接种疫苗,只要人群中免疫水平足够高,也能利用群体免疫效应,几乎不花任何代价就能实现传染病的预防。

但如果人人都想着「搭便车」、「占便宜」,整个群体的抗体保有率就会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则会提高。当疾病开始流行时,没有接种疫苗的这部分人,可能就会成为病毒感染的第一批受害者。

可能有人又要问了:「我小时候是打过疫苗的啊,但是后来还是得了麻疹,如果打了依然会得,那我们为什么要打呢?」

的确,麻疹疫苗不能保证「只要打过就一定不会感染」,但通常来说,接种过2次疫苗后,免疫保护能高达97%,发生麻疹感染的机会非常的小了。

根据中疾控2010年发布的信息,2004~2008年强化免疫省份报告病例数较2008年下降76%,2009年强化免疫的省份较2008年下降44%,而未曾强化免疫的4个省份仅下降1.6%。

所以,接种疫苗不是一定能免于感染,但就整个世界的麻疹流行病学数据来看,接种疫苗肯定是比不接种要安全的。

麻疹流行季
我们可以做什么

根据国家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统计,2013~2016年每年患病人数在2~5万人,虽然我国的患病数比较高,不过死亡病例数并不算多,每年在20~30例左右不算高,病死率在1‰左右,稍稍低于国际上1~2‰的水平。

通过国家免疫接种的严格执行,17、18年患病数较前4年明显下降,死亡人数也在减少。

数据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不过这次世界范围的流行似乎对我国的影响并不大,大家可以从图表中看到今年1、2月份我国的麻疹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没有明显增多的情况,所以家长们可以不必太过焦虑。

数据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可查看大图

国内的麻疹还没有被消灭,虽然全年均可发病,不过在春季后期通常会出现高峰,即将到高发季节,又遇到麻疹流行,在这种时候,我们除了接种疫苗,还要掌握一些麻疹的基础知识,这样如果孩子不幸感染了麻疹,也能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和护理。

首先,了解麻疹的病程。

典型的麻疹分为四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极期)、恢复期。

潜伏期:

顾名思义,就是从接触到病毒到出现症状前的这段时间,通常持续10~12天,如果您怀疑孩子感染了麻疹,可以回想一下在这段期间内,孩子是否去过可能接触到病毒的人或场所。

前驱期:

通常持续3~5天,也可能长达8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身体不适和厌食,随后会出现结膜炎、流涕和咳嗽等症状。结膜炎的严重程度不一,有些孩子可能出现眼睑水肿、畏光、流泪等。

前驱症状中有一种名为Koplik的斑点(柯氏斑,麻疹粘膜斑),在出现症状的2~3天后出现,大约在出疹前48小时出现,通常持续12~72小时。具体表现为在在口腔颊粘膜上出现大小约1~3mm的白色或蓝色斑点,具有红斑状基底,被描述为「红底上的盐粒」。主要出现的位置是颊粘膜第二磨牙处,可蔓延覆盖颊黏膜和唇黏膜以及硬腭和软腭。

横向滑动查看柯氏斑

不过,虽然麻疹粘膜斑是麻疹特有的现象,但并不是每个麻疹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斑,所以它不能作为判断是否麻疹的标准。

前驱症状在出疹前会加重,体温通常高达40C以上。这个阶段由于没有出现皮疹,很容易被怀疑为流行性感冒。

出疹期(极期):

通常持续6~7天,出皮疹后3~4天开始消退,出疹时体温高峰上升,通常在2~3天达到峰值,伴淋巴结肿大,咽炎、流涕、结膜炎的表现也会更明显。

皮疹为密集的玫瑰色充血性斑丘疹,手指按压皮疹后皮肤可变白,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后期变成暗红色,大多不能用手指按压后变白,皮疹之间的皮肤正常。对于儿童患者,皮疹的范围和融合的程度通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手掌和足底很少受累。

横向滑动查看皮疹

出疹后通常第3~4天会开始消退,皮疹大约持续6~7天,皮疹部位会出现细小的皮肤脱屑以及棕色的色素沉着。

恢复期:

退疹后咳嗽症状可能会持续1~2周。

通常认为麻疹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力可持续终生,麻疹痊愈后再感染的报道也有,但是属于罕见情况。

其次,了解该如何护理麻疹宝宝。

由于麻疹没有特异性抗病毒疗法,治疗主要以护理为主。

补充维生素A,预防眼损害

WHO推荐将维生素A应用于所有急性麻疹患儿,因为维生素A缺乏可造成恢复延迟和麻疹后并发症高发病率,而补充维生素A可将麻疹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50%。此外,麻疹感染可能导致急性维生素A缺乏和眼干燥症,补充维生素A有助于预防眼损害和失明。

具体操作:被诊断患有麻疹的所有儿童,均应补充两次维生素A,隔24小时摄入。对于有维生素A缺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泪腺功能不签引起的结膜和角膜病理性干燥,如眼部出现毕脱氏斑的儿童,还应在4~6周后再给予第3次维生素A。

横向滑动查看毕脱氏斑

常规护理发烧,充分补液

对于发热的护理和平时并无不同,在保证充分液体摄入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退热药。退烧药选择可以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等已经被淘汰的退烧药。麻疹带来的发烧温度往往会比较高,家长不要被吓得乱了阵脚,使用退烧药时要遵守合理的间隔,以免造成服药过量。

除了上述两点外,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孩子多休息,避免劳累;
2.保证水分摄入,喝水吃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考虑到持续发热出汗较多,必要时也可以用补液盐;
3.使用加湿器提升室内湿度可以缓解咳嗽和喉咙不适,如果咳嗽剧烈频繁,可以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4.减弱室内光线会让眼睛舒服一些,也可以戴墨镜,如果阅读灯和电视、手机、电脑等的光会让眼睛不适,则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

最后,了解家庭护理常见的误区。

经常有老人说「出痧子不能吹风」,但这个说法本身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麻疹患者害怕吹风主要是因为结膜炎,强光和空气流动会让他们眼睛更难受,流泪更多。所以感染了麻疹也不是就不能透气了,同样的,电吹风也可以正常用。

关于麻疹不能洗澡的说法也是没有道理的,高烧之下容易出汗,长时间不洗孩子也难受,适度的皮肤清洁可以改善身体不适,只要孩子不抗拒,洗澡可以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CDC Achievements in Public Health, 1900-1999 Impact of Vaccines Universally Recommended for Children United States, 1990-1998 MMWR April 02, 1999 / 48(12);243-248
[2]BlochAB,OrensteinWA,StetlerHC,等.HealthimpactofmeaslesvaccinationintheUnitedStates.Pediatrics.1985,76(4):524–32.PMID3931045.
[3]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Progressinreducingglobalmeaslesdeaths,1999–2004.MMWRMorbMortalWklyRep.2006,55(9):247–9.PMID16528234.
[4]https://www.nvic.org/vaccines-and-diseases/measles/measles-history-in-america.aspx#_ed5
[5]https://www.cdc.gov/measles/cases-outbreaksl
[6]https://www.huffingtonpost.jp/entry/story_jp_5c877d3fe4b0ed0a0016e4d1
[7]https://www.hazardlab.jp/know/topics/detail/2/7/27998l
[8]http://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easles
[9]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 , 12th ed, Atkinson W, Wolfe C, Hamborsky J (Eds), The Public Health Foundation, Washington, DC 2011
[10]胡亚美,江载芳,等.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P728-732.
[11]https://www.cdc.gov/measles/about/complicationsl
[12]ZengSZ,ZhangB,ZhangY,etal.Identificationof12CasesofAcuteMeaslesEncephalitisWithoutRash.ClinInfectDis2016;63:1630.
[13]CherryJD.Measlesvirus.In:TextbookofPediatricInfectiousDiseases,6thed,FeiginRD,CherryJD,Demmler-HarrisonGJ,etal(Eds),Saunders,Philadelphia2009.p.2427.
[14]"Measles Fact sheet N286". who.int. November 2014.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3 February 2015. Retrieved 4 February 2015.
[15]"Measles (Rubeola) Signs and Symptoms". cdc.gov. November 3, 2014.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 February 2015. Retrieved 5 February2015.
[16]PerryRT,HalseyNA.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measles:areview.JInfectDis2004;189Suppl1:S4.
[17]SchaffnerW,SchluederbergAE,ByrneEB.Clinicalepidemiologyofsporadicmeaslesinahighlyimmunizedpopulation.NEnglJMed1968;279:783.
[18]CherryJD,FeiginRD,LobesLAJr,etal.Urbanmeaslesinthevaccineera:aclinical,epidemiologic,andserologicstudy.JPediatr1972;81:217.
[19]http://www.who.int/wer/2009/wer8435.pdf#page=3(AccessedonJuly08,2015).
[20]WorldHealthOrganization.Measlesvaccines:WHOpositionpaper.MeaslesandVitaminA.http://www.who.int/wer/2009/wer8435.pdf#page=3(Ac(AccessedonJuly08,2015).
[21]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easle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4862
[22]Reproducedfrom:InterdepartmentalCommitteeonNutritionforNationalDefense(1963).ManualforNutritionSurveys2nded.DepartmentofHealth,EducationandWelfare,PublicHealthService,NIH,U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WashingtonDC1963.
[23]http://www.nhc.gov.cn/jkj/s10770/201009/341f27846ca74149ad026ccf608a1ad8.shtml

免责声明:
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编辑:司幽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