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给儿童取耵聍(耳屎)
如何给儿童取耵聍(耳屎)
本文的受众是具有死磕精神的儿科医生和具有钻研精神的家长。本文的目标是看完后,你就是小专家。
:
一般耵聍不要挖,有症状时需要取出,如何取出?看看就知道。
目录一、什么是耵聍?
二、耵聍怎么形成的?
三、为什么一般无需挖耳朵取出耵聍?
四、什么时候需要取出耵聍?
五、怎么取出耵聍?
六、不推荐取耵聍的方法
一、什么是耵聍?耵聍(Cerumen,era wax),也叫耳垢、耳屎,覆盖在外耳道表面,保护其免受水、感染、创伤、异物侵袭等伤害。但当耵聍太多或者存在的位置不对时,会导致耳部不适、听力受损等。
二、耵聍怎么形成的?耵聍是由外耳道的外侧1/3(软骨性外耳道)的皮肤内的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的分泌物,与脱落的皮肤组织、皮肤正常菌群的细菌及脱落的毛发混合形成的。耵聍生成后,一般就位于生成部位。
注释:外耳道外1/3位软骨性的,内2/3位骨性的。
三、为什么一般无需挖耳朵取出耵聍?因为:
第一耵聍能保护外耳道;
第二耵聍生成后位于耳道外1/3,不会导致耳部不适;
第三耵聍能通过耳道上皮的清理作用(上皮细胞从内向外移行,排出耳垢;随着开口和闭口的动作也能带动外耳道皮肤帮助把耳垢排出)自行排出。
第四等挖耳朵可能会导致外耳道损伤,使用棉棒挖耳朵可能会导致把耵聍向内推,通过狭窄部位,在骨膜处聚集,导致耳部不适,狭窄处见下图。
注释:软骨性外耳道和骨性外耳道连接处为狭窄处,这个位置和生成耵聍的位置是一致的,图片不是很精确。狭窄处内就是鼓膜。
四、什么时候需要取出耵聍?当耵聍在耳道内过度聚积(耵聍栓塞),导致症状的时候,需要取出耵聍,无症状的无需取出。症状包括:听力损失,耳痛/痒/胀,头晕,耳鸣等,有时会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咳嗽。
为什么耵聍会在耳道聚积呢?和耵聍产生过多,外耳道上皮损伤导致清除耵聍慢,耵聍腺损伤导致产生的耵聍更硬不易排出,外耳道畸形、狭窄,耳道内骨疣生长(阻挡耵聍排出)有关。
上图为耳道内骨疣生长
五、怎么取出耵聍?目前有三种方法:耵聍溶解法、冲洗及手法取出。以上方法不分优劣,根据操作人员水平和耵聍的不同选取一种或联合使用。
一般说来,
耵聍溶解最简单,鼓膜穿孔风险低;
溶解失败可试着冲洗;
手法取出快捷,对鼓膜的损伤最小,但技术、设备要求高,专业人员可首选。
●耵聍溶解剂
◆使用前提:无感染、鼓膜穿孔或耳外科手术病史,怕导致感染加重或损伤中耳。这时不让用耵聍溶解剂,但可以使用抗生素滴耳剂,因为其在中耳炎鼓膜穿孔时可以使用。
◆使用药物:水、盐水、矿物油、过氧化氢制剂(3%)都可以使用,效果差不多。耳道皮肤特干燥的不要使用过氧化氢,其可加剧耵聍蓄积,这类患儿使用油剂。国外有非处方药(Debrox,成分是过氧化脲),国内多使用3-5%的碳酸氢钠滴耳剂。
◆使用时间:总共3-5天,不要太久,否则会刺激耳道皮肤(过氧化氢/碳酸氢钠)。每日2次,每次5-10滴,至少浸泡住耵聍。
◆使用方法:侧卧位,滴入滴耳剂后,继续侧卧位躺5-10分钟,让药物能浸透耵聍,之后转换体位,把液体排出。如果孩子不愿意侧卧,可以让他歪着头,或者把棉花团用以上药物浸湿到滴水状态,塞住耳朵5分钟也行。一般的,可以自行排出,特别硬的,还得冲出或者手法取出。
◆副作用:损伤耳道皮肤,外耳道炎。个人认为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油副作用会小些。
●冲洗
◆使用前提:鼓膜不能有穿孔,耵聍不能全部堵死耳道,不能非常硬,否则冲不出来啊。
◆使用药物:水、盐水、碳酸氢钠、过氧化氢(1:10稀释)都可以。
◆使用方法:注射器连接软管(没有软管就不接),软管伸入耳道,不要超过外耳道1/3(儿童也就5mm左右),向上壁冲洗耳道,注意力度不要让儿童感觉到耳朵疼痛,反复几次会把耵聍冲出来。冲洗后,耳镜检查效果,之后棉签蘸干耳道内液体。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片和视频详细了解下。
上图为示意图
下面视频用的是注射器冲洗的。
下面视频用的是特殊冲洗器冲洗的,冲洗前使用耳镜看到耵聍太靠近鼓膜,不适合使用手法取出,所以使用的是冲洗法。
◆副作用:可能在冲洗时,儿童会感觉到疼痛,不舒服,头晕等。
●手法取出—鼓膜穿孔的也能用。
◆使用前提:耵聍不能太深,不能离鼓膜太近,否则容易损伤鼓膜,处于外耳道的外1/3最好。另外医生经验丰富,器具齐备(至少有耳镜和耳勺,镊子)。
◆注意事项:如果耳垢太硬,可以先使用耵聍溶解剂泡软后(3天左右),再行手法取出。
◆使用方法:在耳镜帮助下,使用耳勺或者镊子取出耳垢。具体见下图和视频。
上图是如何在耳镜的帮助下取耵聍
视频所示,靠近耳道外侧的耵聍,可以在耳镜的帮助下,人工取出。
◆副作用:有可能因为耵聍和耳道皮肤粘的太紧,损伤皮肤,出血,耳痛。
六、不推荐取耵聍的方法●不推荐使用棉签取耵聍,可能会导致耵聍更向内,栓塞耳道。
●不推荐使用耳烛疗法,就是将一个空心蜡烛一端点燃,另一端放到耳道内。该法无效,还可能导致耳部烧伤。
参考文献:
1.Cerumen.UPTODATE.2016.
2.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Cerumen impaction.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2008.
本文同时在新浪微博:儿科医生孔令凯 和:儿科医师专业资料库,发布,欢迎大家订阅。
输入你想查询的疾病名称,可立即得到相关信息,例如:热性惊厥,手足口病等
儿科医师专业资料库
最新、最权威的资料放送,关注哦,让你成为家长中的儿科医生,儿科医生中的专家!
文中观点来自uptodate,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Medscape,WHO,以及各种最新指南,发布前均经过仔细校对,请大家放心阅读,欢迎指正交流。
分享和转载
SHARE
文章随便分享,以便更多的医生和家长查阅;转载注明“原文来自 微信 儿科医师专业资料库 ”附上二维码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