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药论 —— 图解「葛根」
:昨天的瓜蒌看明白了吗?今天看看葛根吧!
葛 根
《本经》中品
一名鸡齐根。味甘平,生川谷。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治下利十岁已上。
《别录》中品
无毒。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
生根汁,大寒,治消渴,伤寒壮热。白葛,烧以粉疮,止痛断血。叶,主金疮,止血。花,主消酒。
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五月采根,暴干。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一
功 效
1. 生胃津。
所生胃津供应全身成为肌气之津,脉外之气之津,滋润肌部、肉部、筋部。
《本经》“治消渴”、“起阴气”。
2.使胃的气津从胃→肌部→腠理外达,从胃→脉外之气→腠理外散,因而具有驱除肌部、肉部、筋部中的邪和热的功效。
《本经》“治身大热”、“治诸痹”。
《别录》“主治伤寒中风”、“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
3. 使胃的气津快速地外达肌部,同时上引至肺、心、心包,从而可治下利;
并可治疗胃气过度地行于肾所导致的奔豚,胃气过度地沿直达路上升或胃气上逆。
《本经》“治呕吐”,《本经》“葛谷治下利十岁已上”。
4. 使膈的出入顺畅。
《别录》“治胁风痛”。
葛根与瓜蒌根同样对膈的出入具有调整作用,促进胃津通过胃→心下→前膈下部→肌部而外达,可滋润前膈下部,使膈的出入更加顺利。
5. 使胃的气津供应于脉中之血,从而具有了通络作用。
《本经》“主诸痹”,《别录》“疗金疮,止痛”。
6. 催乳作用。
在第5项作用过程中派生了催乳作用。
二
作用部位
胃、膈、心、心包、小肠、肌部、肉部、筋部、血脉。
主要作用部位是胃,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向性较强,从而影响全身。
三
处 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使用第3、2项的功效。
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使用第1、2项的功效。
桂枝加葛根汤:使用第1、2项的功效。
竹叶汤:使用第2项的功效。
奔豚汤:使用第3、2项的功效。
注:本文选摘自《经方药论》,学苑出版社出版,2010年12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汇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
葛根的6大临床应用
麻黄与葛根 | 经典药对 (一)
“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你怎么看?
健康|快乐|自由
中医肖相如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