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看中医不能太过贪心
#中医与哲学#中医杂谈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敢说真话,只讲事实。
但凡是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的临床中医,都会遇到一些疗效堪称神奇的医案,也会遇到许多无效的医案,并且接诊的患者越多,整体病情就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疑难,而且患者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凸显,医者也越能体会到治病的不容易,说话也越来越谨慎,不敢轻易过早地下结论打包票。虽然患者都相信那些自信心满满的医生,但是真实的中医临床,影响疗效的因素太多了,有些是医生不可控的。
所以,我一直主张中医同行之间,或者聊得来的同道之间可以分享成功的特效医案,但是若是公布出来,很容易给患者一种错觉,觉的中医治病很容易,事实上这有点类似抗日神剧的韵味。今天下午有一个多发肺结节的患者,吃了一两个月中药,复查才看到结节数量减少,体积开始变小。还有一个面部白癜风的儿童,也是吃了将近一个月的中药,才有明显缩小的迹象。还有一位稍微活动就气喘得老太太,吃了一个月中药,让后歇息一月又开始第二个回合,活动即喘的症状才有明确改善。
这样的疾病虽然治疗起来比较慢比较棘手,但是评价起来很客观。而有些疾病虽然看起来不重,但是缺乏客观评价标准,仅靠患者主观反馈,往往失于客观。比如我治疗过几个儿童哮喘,父母长时间因孩子疾病而焦虑,甚至有几位已经明确被西医诊断为抑郁症了。到了治疗后期,其实哮喘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家长总是竭尽全力在孩子身上寻找“不正常”的地方,过度关注而陷入死循环。其实,不仅哮喘症状缓解,而且这时做一个呼吸功能检测,发现呼吸功能已经恢复正常了,有时西医辅助检查反而证明中医的疗效。
因此,如果去看中医,有什么疾病就治什么疾病就可以了,单刀直入,学习毛教员战略思想,集中优势兵力重拳出击。不要过于纠结,且不可太过贪心,胡子眉毛一把抓,尊重疾病就像尊重你的敌人一样,把敌人看的太过弱小,像抗日神剧中把日本鬼子拍的那样傻,这其实不是在赞杨自己,而是在侮辱自己。战略上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重视疾病,尊重疾病客观规律。
现代人对于中医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认为中医就是安慰剂,没啥效果,一个是认为中医很神奇,具有惊心动魄的疗效,这是两个极端。但是,一些疗效很好的案列的确有利于学科的宣传,所以中医的宣传也是对这些内容大书特书。而实际上,中医对许多慢性疾病确实有疗效,但多数都没有那么迅速神奇,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也是一波三折,道路是曲折的,很少有一帆风顺的。
越是名医,接触到的患者越复杂,无效此例可能反而更高。许多年前,从上海来了一位治疗肿瘤晚期的中医专家,每个月来一次,就会有一批患者去世,越治患者越少,直到最后几乎都死光了。但要说其中医水平低,打死我也不承认,所以许多中医其实到最后都想回归平淡,贪念太累。
我整理了自己几百则见效很快的医案,有些可以说是特效医案,但是如今以今天眼光外回头看当初这些医案,总感觉当初手段有点嫩,不太老道,太初级,不太完美,不敢轻易示人,以免误导同行与患者。所以,患者看病不能太贪心,太过贪心往往欲速则不达,而医者要贪心一些,只有贪心,才可能会有所突破。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