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患者与疾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患者与疾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今天是教师节,教师不能单指一个职业或一类群体,韩愈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们这一生,无论任何职业,比贵人相助更重要的就是名师指路。

读研究生时有一年深秋季节,我不幸得了流感发热,病情比较重,根据以往得经验,我吃三仁汤很有效,并且我当时的症状以及舌脉跟《温病条辨》记录的三仁汤条文简直一模一样,看到最后那一句“长夏深秋冬日同法”,眼睛简直都亮了,于是抓来三副煎煮服用。结果一点疗效也没有,舌脉基本无变化。后来我导师得知这件事后,严厉地训斥了我,反问我“你看济南多少天没下雨了,多干燥哪有湿”?

老师一言棒喝,学生受益终生。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在局部与大局取舍之间,往往选取大局。脏腑与人体之间,选择人体这个大局,人体与天地之间,又选择天地这个大局。所以中医治病必须要考虑人体之外的地域、气候、天气等,这些很关键。

有一位患者来看病,开了五副药,吃到第三副时说突然胃部发胀,以为是药物的副作用。但我考虑前两副没有此反应,唯独这第三副药出现,结合突然下雨的天气,让患者把剩下的一包药汁打开,倒入砂锅中再加入3克紫苏叶煮沸即可,温服。患者服后胃肠舒适,症状全消,因为紫苏叶芳香化湿和胃,我的经验是许多下雨天加重的胃肠病,用上紫苏叶有效。

中医的实践性很强,绝不是靠背书就能背成良医的,这就如同游泳,教材背的再熟练,理论说的再好听,如果从未下过水,一旦下水肯定要受淹。但是,过去农村许多孩子下水喝了几口水后,生命自救的本能与潜力将会是最强的动力。我刚记事时,母亲在河边洗衣服,我在水里双手抓着一根树根,两腿不停地在水面上下扑腾,这样身体就能漂浮在水面上。突然树根断了,我一头栽进水里,喝了好几口河水,水底睁眼一看,周围很是黄浊,于是双手使劲扑棱,配合着双腿扑腾,竟然漂了上来,这就学会游泳了。

中医也是,更是注重实践,注重经验,现代一家之言的理论,虽有可取之处,但若迷信则即可变为自己头上的紧箍咒。这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神医,即便有,也是自吹自擂的宣传,只宣扬那些暂时起效的患者,而对那些无效的却只字不提。学中医如同学游泳,只有喝几口水,遇到许多疗效不好的病人,不停地被打脸,才能拼命地去学习,心里面没有门户之见。若总想着走捷径,想着学一套高深理论可以包治百病,那就等同于幻想,估计是武侠小说看多了。

所以,患者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患者反馈给我们的东西,比别人说的,比书上写的都要真实,都要客观,都要形象,因为这是我们的亲身治疗经历。

有一位患者来看亚健康,身体异常沉重,我用了当归拈痛汤,复诊时患者很高兴,小声对我说不仅身体沉重减轻,原来的某种男科疾病也好了许多,但是上次就诊时没好意思跟我说这个病史。根据这个病例,我们虽不能保证所有的这种性病都可以用这张方子,但是最起码给我们开始了一条思路,开启了一扇法门,因为实践出真知。

反过来想,医生只有把自己想象成病人,才能更加投入地去学习,去思考。所以,久病成良医这句话是有几分道理的。我自小时候身体就不太好,经常生病,父母都是最底层的农民,老实巴交,也不会巴结权贵。有一次我去看某名中医,他正在给我把脉,突然进来一位貌似领导的病人,这位名中医一面给我把脉一面主动向那位领导嘘寒问暖,笑脸相迎,都没有正眼看我一眼,好像我耽误了他们的寒暄。然后,又草草给我写了处方,什么也没有说,名医又迅速把手伸到领导的手脖子上面。当时那种滋味太难受了,一辈子都忘不了,一辈子都不能忘。所以某些名医的成名,绝不仅仅靠医术,还有许多其它不为人知的因素。

所以,自己当了医生后反复告诫自己与周围的患者,当三指接触到病人的脉搏开始,哪怕天塌下来也要等到别人就诊完毕再说,无论你是何方神圣,这是最基本的素质。始终这样认为,因我是病人,所以选择当医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好病人,才能当好医生。

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老师!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