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与普通医生的差距,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青年中医,
但是也经常有人专门坐飞机找我来看病,
来自全国许多地方。
但是说句良心话真的没必要,
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批水平不错的中医,
莫问年龄与头发胡须
莫问是在医院还是在基层,
莫问是公立体制内还是民间野生,
莫问是名医还是普通医生,
这些都只是一个标签而已,
真实的中医业务水平与这些关联不大。
中医这个行当,
由于因缘际会的不同,
包括遇到的老师,
包括遇到的患者,
包括读到的书籍,
包括自己的兴趣,
可能会对某一类疾病有自己独门体会,
然后整体疗效高于他人,
如果运气再好一些,
可能就会成名。
但是并非百病皆治,
成了神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也有自己的短处,
这是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
但中国许多人都有神医情节,
有些偏执的患者,
往往把中医医生判若天地之分,
把名医奉为神明,
而把普通医生看做一文不值,
全部否定,
这是很糊涂极端的。
久而久之,
名医也很适应和享受这种吹捧,
名气也是越来越大,
很容易产生自己是神医的想法,
这是人性的缺陷,
与道德品质无关。
我治好过许多名医没有治好的疾病,
也肯定有许多疾病没治好,
最终被别人治好了。
有一些年青一些的师弟师妹,
有时会推荐一些疑难杂症患者过来,
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水平就比我差,
只能说明他们做人做事谦虚,
水平悟性可能比我要高。
互联网下,
各种信息交流快速便捷,
中医没必要想着耍点套路获取名气,
或者宣传几个特效医案,
或者在挂号程序上做点文章,
或者在医患沟通交流上用尽情商,
这些都不重要,
也没必要,
自有患者口碑口口相传。
只要潜心研究业务,
多读书思考,
细心总结临床经验与教训,
就不怕没有患者。
因为现在交流太便捷了,
你不经意间治好一个患者,
这个患者可能通过微信或群,
形成无形的广告效应,
有可能许多外地患者都会因此而来,
这个很常见,
所以只要真心做学问,
就从不担心没患者。
我的命运比较坎坷,
毕业后经历过种种工作,
三年前才开始正式从事中医,
在一家小诊所里面,
至今也从未在大医院做过一天中医门诊。
刚开始正式中医门诊,
赶上青岛流感,
医院儿科都是爆满,
许多医院都打着地铺。
关键是有些患者输液一周烧都不退,
有些患者来看中医,
我才用温化水饮的治法,
退烧效果很快,
多数在24小时内退烧,
于是这些被治好患者通过各种方式,
介绍来许多病友,
甚至病房住院患者一起跑出来看中医。
说到底还是自己当年上大学时,
在《伤寒论》和温病上下的功夫。
别人玩也好背英语也罢,
我就每天早上在教学楼前小树林背经典,
冬季再冷也是如此,
相信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我们青年中医,
堂堂正正做人,
踏踏实实做事,
认认真真做学问,
仔仔细细去看病,
不看别人脸色,
不羡慕别人的光环,
做好自己的本职,
不违背自己的内心,
不套路所有的患者,
求真务实,
其它的一切都交给命运,
心境佛系一些,
老庄一些,
可谓有一种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的轻松与逍遥。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