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中医多点执业能拯救中医吗?

中医多点执业能拯救中医吗?


#中医杂谈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敢说真话,只讲事实。

昨晚夜班,今日睡了大半天,晚上却难以入睡了,上网浏览,看到有人讨论中医多点执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多年前,我的老师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医的中医也不是好中医。我们姑且把成为名医是一个中医成功的标志,那么有没有名医之路的奋斗模板,应该是有的,就是那本《名老中医之路》,讲述记录了每一位名老中医的成名之路。

里面的名医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在青年时代就开始行医独当一面。虽然他们有的是家传,有的是师承,有的是早期中医院校毕业,还有的的是自己读书自学,但是都是很早就动手实践了。而现在几乎所有中医,进了医院从事中医的时间很短,更别说坐中医门诊了。就拿笔者自己来说,年近不惑,在医院也许多年了,更换了许多单位,至今没有在任何一家医院坐过一天的中医门诊。如果过上二十多年,六十多岁了,也成了老中医,事实上这种老中医不是真正的老中医,自己年青不进行实践中医,坐等胡子长了头发白了,不会成为老中医。

中医的发展最终是要靠人才,而未来中医如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现在的青年中医,所以整天说发展中医振兴中医,发展中医的核心还是要从青年中医人才入手,但是许多事情都搞偏了。一方面喊着发展继承中医的旗号,一方面又不给青年中医发展的空间与平台,甚至我听有些青年中医同道感慨有的单位,有的领导还有意无意打压青年中医,这样能发展好中医才怪,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

体制内但凡给青年中医一个机会,一个施展的门诊平台,我相信青年名医会遍地开花,内行人都明白,因为体制内从事中医要轻松的多,患者依从性要好,信任度也高,成名很容易。而像笔者这样在体制外从事中医。许多时候被人称作“外边的”,同样的学历,同一个学校毕业,甚至考试成绩更高,但在有些人眼里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大医院专家,一个却是民间江湖中医。

尽管如此,我还是劝广大体制内有志于中医,但又没有施展平台的青年,走出来。体制外行医,虽然有时不被个别患者真正信任与尊重,但总归是有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是要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鼓动体制内患者跟着出来,最好让患者不要知道,也不拉着民间的患者跟着去体制内,丁是丁卯是卯,不给人家落下吃里扒外的口实。

我的中医行医之路比较坎坷,漂泊半生,因为在体制内始终没有中医门诊,患者也不知我是中医,也没积累下患者群。三年前正式在民间行医,才有了自己的中医诊室,一步一步走下来,我的经验希望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同道借鉴。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