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中医,恨无分身之术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人近中年,感觉时间太紧迫,一面饥渴地读着手中的书,还总是不时贪婪地想着其它书籍。每日操劳,一边看病,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总结,仍恨自己无分身之术。
经常有患者问我,“赵大夫,你会针灸吗”,第一次听到有患者这么问我时,我笑了一下。我大学读的是中医本硕连读专业,研究生学的就是中医针灸。我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中医针灸专家,提倡针药并用,内外治结合,在全国很有知名度。
有一次跟随老师出门诊,来了一位六七岁的小姑娘,眩晕,西医诊断是美尼尔病。老师四诊合参后处方,然后让我拿着艾条给患儿温和艾灸百会穴。在艾灸百会的过程中,我不停地询问患儿的感受,怕烫伤她头部的皮肤,她语言组织能力很强,表达的很清晰。艾灸大约5分钟左右,患儿晃了晃头后,主动述说自己已经不晕了。
专业艾灸就是这么神奇,只要辨证准确,选取穴位精当,疗效是很可靠的。不需要夹杂一些形势和噱头,弄上特殊的工具或者器械,甚至一些文化符号,那些都是营销的需要。
针灸不药,药不针灸,皆非良医。
中医治疗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内服药物,称之为内治。而外治是相对内服药物而言的,从外入手,以针灸为代表,还包括推拿、刮痧、膏药等许多中医特色疗法。
有些疾病最适合吃中药,也有些疾病最适合针灸,还有更多的疾病是针灸与中药一起治疗效果更好。但是,所谓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当有些患者问我会不会针灸时,我为何要笑,因为我曾经也是针灸的老手,后来因为没有分身之术,实在没有时间与体力针灸了。
我记得2017年夏天的时候,有时一晚上我要给七八十位患者针灸,有些患者还需要针刺两次,仰卧位针刺身前腧穴,俯卧位针刺身后腧穴。劳动的密度与强度很大,所以经常晚上回到家后自己胳膊累得酸痛,然后再给自己针灸止痛,有点割猫尾巴拌猫食的感觉。
针灸可以治疗得病种很多,不仅仅是腰腿疼痛那么简单,针灸的指导理论也很丰富,不仅有传统理论,还有许多新的理论,不仅提高了针灸疗效,也扩大了针灸治疗的疾病谱。我也一直期待着有一天,时间充裕,开完药再给患者针灸一次,那样疗效将会更好。
我幻想着在以后的某一天,我和你归隐山林。清晨,读四书五经,诵内经伤寒。或鸟语花香,风清雾茫,十指相携,寻山而上,采三山之草药,抚孤松而听清泉。午前接诊病人,院内散中药之香,亦有艾灸烟雾袅袅。午后,竹林清禅,素纸笔杆,一笔一划,墨色晕染。傍晚,梨花相伴,一筝一琴,相知相鸣,月柔星叹。
这是五年前的幻想,记录在朋友圈,至今依然是幻想,仿佛距离现实越来越远……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