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痛心疾首,中医内斗何时休?

痛心疾首,中医内斗何时休?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许多中国传统行业历经艰辛流传到现在,顶住了西风东渐,但内斗却越来越厉害,中医也算是其中之一。如果和现代医学相对比,显得尤为明显。当然,这里的内斗不是学术观点的争鸣,学术的争鸣是有助于中医发展提高的,但内斗会对中医的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中医产生于小农经济社会,缺乏合作精神,有内斗的先天基因。在古代,中医绝大多数都是个体行医,出于生存竞争的需要,产生了许多同行之间相互挤兑,甚至仇杀的现象。且不说神医喜来乐的故事,比如神医扁鹊名灌天下,治好了秦王的疾病,却遭到御医的嫉妒。最终被御医派来的杀手在半路上劫杀,一代名医救人无数,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却死于非命,令人感慨不已。

进入现代社会,中医内斗不但没有终止,反而过犹不及,尤其是青年中医体会尤为深刻。有一位青年同行,和几个老中医一起在医馆坐诊,其中一位也许是看到这位后起之秀名气越来越大,心生不悦与嫉妒,于是毫不隐晦地对病人说“他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娃,能懂些啥”,诸如此类事情,许多人都遇到过。作为同行前辈,不提携后学也就罢了,反而如此打压贬低,枉为中医。

甚至,许多人都明白中医重视师承,但中医内部师徒之间反目的也屡见不鲜,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目也是因为内斗。其原因通常不是因为学术观点的不同,不是因为“吾爱吾师,更爱真理”,而是因为现实利益的冲撞。

当然,上面这种内斗是低级的,拙劣的,绝大多数时候的打压都比较隐晦,更加阴险。我也曾遭到别人的绊子,幸亏父母虽为最底层的农民,但积德行善,有信仰。也感谢先祖于荒年时节捐粮7500石,救济一州五县的饥民,让无数人躲过荒年,活了下来。始终认为因果福报是客观存在的,祖上积德,后世子孙必有福报,能够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所以,一个靠诋毁同行以抬高自己的中医,绝不是一个好中医,最起码人品不过关,人品太次,心眼太小,难成大医。即使职称再高,荣誉再多,官坐的再大,哪怕是御医中央保健医,如果心胸狭隘,自然会影响遣方用药的水准,用药如用兵,肯定受心性的影响,这个不可忽视。

历史上许多大医,都是心胸豁达,性格豪放之人,比如华佗登门为关云长刮骨疗毒,张景岳行伍出身创立中医方阵,傅青主游走天下反清复明,张锡纯冒着杀头的风险参加义和团,董景昌上马提刀抵抗外辱,他们都有一种侠骨情怀,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不计个人荣辱辛苦,实乃后学之楷模。

如今,也有人打着“学术争鸣”的旗号,实际上干的却是内斗的勾当,不顾临床事实,刻意贬低甚至侮辱某一学派。殊不知,中医本来不分门派,是有些人为了彰显自己,标榜自己是某一派,宣扬自己多么厉害,多么牛,实际上这是传销似的拉帮结派。

这些人虽然行为不善,令人不齿,但是有时其学术经验也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只不过有点夸大或吹牛。学术与营销,一码归一码,看透其营销手段,也借鉴其学术经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鄙视其为人,吸收其学术经验的长处。

而对于那些中药偷偷加西药激素,大包大揽,甚至打着中医旗号坑蒙拐骗的行为,如果有人提出异议,无论是患者,还是同行,甚至是中医黑,这都不属于中医内斗,而属于挖除行业内部的毒瘤,这是有利于中医行业发展的。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中医同行的团结互助,提携后学,如此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