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孔子的后代也会SY……
#中医与心理#中医与生活#中医与社会#中医与哲学#中医与文化
记录行医点点滴滴,看病、读书、思考、写文章,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不网诊不咨询不科普不商务合作……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昨日刚说邪,就撞邪,我自己都有些吃惊。
有一次在一个中医群里聊天,聊到医患关系中人性的阴暗面,有个同道对我说“我以为你们山东人都是孔子孟子之类圣人呢,原来也有这破事”。其实吧,地域只是一个标签,哪里都有坏人,哪里都有好人,不能用这个标签一概而论。即便是,孔子孟子,他们的后代也不一定都是圣人都是好人。
中华文化的传承,向来都不是血统论,而是文化认同论。我们许多的中医世家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旁姓弟子却能抗其师父的学术大旗,真正继承了衣钵。华人走出国外,甚至当上某国的部长甚至总理,即便是客家人,拥有所谓真正汉族血统,反起华来更加卖力,又能如何?相对于北方民族入侵中原,孔府衍圣公带头剃发易服,我更加佩服史可法、文天祥、岳飞、辛弃疾那样的不识时务连命都不要的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有民族气节与骨气的英雄!
孔子在《论语》里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有一次在群里讨论男性SY这个病,有一位同道在中医交流群里天真地说道“孔子圣人家教门风这么好,后人估计不会SY”……然口后面就是一大堆怼,每个人列举出一大堆接诊过的孔姓SY“患者”。
最近我也接诊过一位,按照中间字的辈分,应该是圣人的第77代后人。SY本来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许多“患者”经过一番各种网络中医的恐吓,一般都伴有心理疾病,其实许多是可以归属到“邪病”的范畴的,可以参考我昨日的文章。按照佛家理论,有“啖精血鬼王”,由于牵涉不唯物的学说,这里不便多说。
所谓低头看病,抬头看人。我们中医行医间久了,不仅会看病,也慢慢学会看人,这个“患者”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其实眼神中隐藏着极度的怀疑与阴险,还有偷方的意图。以前遇到这类“患者”,我都是直接让其退号,压根不去招惹。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心太软了,远道而来,不忍心,于是开了外治中药来试探,果然人心经不起试探,也庆幸自己没开内服的方子,更没告诉他压箱底的独门中医绝活。
所以,我们中医同道和前辈经常讨论这个问题,好人自有好报,恶人自然会有他的恶报,侵害病友或医生利益付出的患者,早晚会加倍失去,很邪门,也很准,可能是因为业更重了,但我们最好还是少招惹或者直接不接诊这类“患者”就是了,把恶心的事扼杀在萌芽状态。那点小聪明小伎俩,我们中医心如明镜,只不过绝大多数中医同行不和这类“神经病”一般见识而已,有心理问题,也挺可怜的。
从哲学来审视,社会复杂的很,事物复杂的很,绝不可以标签化。孔子的后人未必都是好人,秦桧的后人也未必都是坏人;某个省份地域未必都是好人,某个地域省份也未必都是坏人;民间无证中医未必都是世外高人,学院有证中医也未必都是不会看病的饭桶……
孔子所有观点也不是都对,有精华也有糟粕,像那种恢复周礼分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规矩就极其害人。这种规矩是统治者制定的,既得利益者最喜欢,只要都遵守这个“规则”,他们后人就可以永久享受这种与生俱来的富贵,寒门子弟永远没有上升空间。如同朱元璋制定的规则,儿子封亲王,孙子封郡王,只要全国百姓遵守规则,老朱家万世江山,百姓只能当牛做马。
当我们回顾近代“打倒孔家店”,再到几十年前教员的“批孔”,也许有些极端,但是也并非一无是处。如果刘邦遵守孔孟之道,不造反就没有后来大汉王朝,如果李世民遵守孔孟之道,不起兵就没有后来大唐帝国,如果孙中山遵守孔孟之道,不起义就没有我们现在富强、民主、文明的强国,也许我们知识分子依然拖着长辫子去抢着自称奴才!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SY这个病,以及它引起的一系列病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自律,自我约束,约束自己内心的色情、阴暗、疑神疑鬼,心中有鬼看谁都是鬼,自然不自然就会行鬼事,我们当医生的也只能“敬鬼神而远之”,但凡揭的开锅,都不去招惹。据说有犹太人教育孩子,睡觉把手放在被窝外面,这也许才是真正的自律从娃娃抓起。
普通一个人只要做到自律,哪怕不能飞黄腾达,也能让自己不断进步。虽然不是名医,但是每天自律读点中医书,自律定时去接诊患者,自律去思考总结,自律去写点公号小文,就一定越来越进步,进步的不仅是医术,还有对社会与生命的认知。
张王李赵……孔,都有好人,都有坏人,都有君子,都有小人,祖先正义牛叉,也不能说明后代都是英雄,都是君子。举例以说事,为了警示看问题绝不能标签化,但愿读者能明白笔者良苦用心,尤其是孔姓朋友。
更多文章,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