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中医衰落的根本原因,值得去深思!

中医衰落的根本原因,值得去深思!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中医在现代社会为什么会不断衰落?

有些人认为是中医院校教育出了问题,仔细思考一下似乎也不太对。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直接脱胎于或者继承于民国时期的中医院校教育,基本框架都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民国那些中医院校培养出来这么多的中医大家,而我们现在培养的中医却一代不如一代?

有些人说是中医没有政策话语权,深入分析,这点也不太客观。中医怎么没有话语权了?对中医这个行业而言,无论在体制内外,无论在中医院还是西医院,根本没人阻拦你开中药。相反,许多地区的医保对中医都是很扶持的,住院病人中药全部报销,即便价格很昂贵的牛黄、熊胆也全部报销,很多昂贵的西药哪有这好事?

有些人认为是中医治疗太便宜了,挣不着钱,所以会衰落。发布这种观点的人,肯定对业内行情不了解,中医中药的收费对一家大医院而言相对是便宜的,但是对一个独立的诊所或者中医大夫而言,收费又不能说是便宜到了无法养家糊口的地步。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拿上十天中药花费上千甚至数千元的名医多的是,虽然我不太赞同这样的卖药行为,但是我知道这类中医哪个不是开着宝马住着别墅。

有些人说民间中医不被重视,才导致中医衰落。这一点更是不值一提,民间中医确实有人才,有好的治疗方法,如果真像宣传的那样,确实有格外突出的疗效,酒香不怕巷子深,肯定会一传十十传百,病人门庭若市。其实这类中医在许多地方都有,门头也不大,就是因为疗效好,病人格外多。相反,那些自学读了几本书,又考不出行医证的爱好者,偶然治好几个病人,就号称自己是民间中医的,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更广泛的实际疗效,却在网上怨天尤人发牢骚。若真有一技之长,肯定能让患者踏破门,哪怕你没证,老百姓只认疗效。

其实,个人意见中医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丧失了阵地,丢失了实践的机会。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经验性很强,一旦丢失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好的实践经验,别说几代人,就是几十年之内也没人会了,只能见诸于理论回忆和文字记载。

不是中医衰落的快,而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太迅速,许多的疾病本来中医是很有优势的,结果因为现代医学发展出某一项更先进的技术,中医只能屈居成候补了。自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来,许多病种都是慢慢被现代医学抢去的,因为老百姓也是在对比之后做出的选择。比如急救与外科,中医也有外科也有急救,只是在现代医学面前显得很原始,力道太弱,即便是在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如今几乎也站在了几乎被淘汰的边缘,顶多算是个点缀。中药单独用的机会太少,中药西药一起上,疗效也不能全算在中医头上,只有纯中医治疗才能有说服力,让西医或者中医都心服口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西医医师得了肺炎,办了住院打上抗生素,同时又被其家人拉到一所中医院的呼吸科门诊找一位很有名的专家开中药吃,因为很相信那位中医。吃了几天,血象降下来了,而这位中医呼吸专家并不知道这位患者是在别的医院一直用着抗生素的,没告诉他,隐瞒了病史。看着降下来的血象,这位中医专家对着其研究生一顿神说,洋洋得意,自以为是自己纯中药的疗效。其实,这位西医医师内心倒是有点尴尬,又有点想笑,但是又不能点破,如果点破,大家都会更尴尬。

我在东部小城市的小诊所行医,半天门诊一般都是五六十人,多的时候一百多,但基本都是小打小闹的小毛病。休克、脱水、脑出血、急腹症、心肌梗死、车祸外伤骨折、急性脑梗死……这类疾病也没人来找我,说实话来了我也不会治,你敢来我也不敢接,因为之前没有实践过。

但在古代,没有医院,没有现代医学,十里八村只有一名郎中,啥病都要接诊,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就这一位大夫,蝎子拉屎,毒(独)一份。有了这样的实践机会,再加上古代没有现在如此恐怖的医患纠纷,大夫也敢下猛药,被现实逼着进步。说实话,我这样的水平,放在古代,连一名最基层的乡村郎中的水平都达不到,这是由时代背景与客观环境决定的。

据说有的中医名医,可能顾及自己的颜面,捂着危重病人不撒手,一旦侥幸成功就拿来做文章。其实,人都有这个缺点,一旦成名就过分看重名声,飘飘然起来,反倒不如做个普通人快活,像我一样直抒胸臆,有么说么。可是如果一旦失手呢?中医治疗无效呢,失去的不仅是医生的颜面,而是患者的性命,所以不能在健康性命之上邀射名誉,现代医学如果有更好更稳妥的办法,立马告诉病人去医院,要么就中医西医一起配合治疗,否则无法收场。

从哲学上来分析,现代医学是有其局限的,从现实的临床实际来看,大量的疾病其实更加适合中医治疗。所以,我们中医应当积极争取努力,让老百姓体会到中医的疗效,否则只能更加阵地萎缩。说白了,就是在这个现代医学一家独大的社会上,去和它抢病人,靠疗效说话,靠疗效取得患者认可,务实一些,而不是靠给一些没病的人养生保健,把没病的人忽悠成“病人”,不是脾虚、肾虚、就是宫寒、湿气重。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