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谈金钱并不可耻,谈情怀也不是装逼
#中医与文化#中医与人生#中医与社会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中医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只会付出不求回报的菩萨,如果索取回报,就会被认为是没有医德。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我们长期以来的对中医的捧杀宣传有关,各种电视剧,要么是把中医描述成只会骗人钱财的坏人形象,要么就是描绘成尼采笔下的太阳,不知索取,只知给予,完全违背客观现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医内部过度消费情怀有关,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过度地标榜中医情怀,明明为了名利却标榜道德,实际上这只是一些人的高明商业手段,根本的目的还是利益。
中医,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真的没有必要过分拔高。说实在的,一个行业如果收入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买不起房,是没有几个人愿意选择这个专业的,除非富二代不差钱,完全是出于兴趣。高中毕业生,高分都选择了其它专业,即便学医也是学西医,无非就是就业前景好,能多搞钱。为什么愿意学中医的人少,即便学了中医毕业以后也是进医院去干西医了,无非还是钱的问题。
一个行业,只有让从业者过的更好,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选择它作为终生职业。一味强调中医就是青灯古佛,安贫乐道,光谈理想,会让许多适合学中医的人才与中医失之交臂的。说良心话,中医如果学好了,虽然很难发大财,但也相当于有了一个很稳定的饭碗,并且还可以把一些经验传给子孙。我曾经给我小侄子说,为官一世,人走茶凉,行医半生,福泽三代。这个福泽不只是秘方经验的问题,还有因果,就是治病救人种下的善因,后代会有福报。
所以中医自古以来,除了极少数的人,绝大多数挣的钱都是干净的钱,都是自己用专业知识、熬夜看书和透支身体换来的辛苦钱,比社会上许多人贪污受贿、拿回扣、官僚资本、囤积居奇、剥削压榨别人,都要干净的多,也少的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医也不是越穷越革命,一方面要精神文明,一方面也要物质文明。
个人以为,产生于小农经济下的中医,她的理论最核心的思想,还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黄老道家思想,所以许多中医其实并不是太贪心,很容易满足,基本都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主。生活有点起色,想着田园生活,向往耕读传家,越来越顺应自然,所以历史上虽然名医辈出,但是始终没有形成像国外那样的医疗商业帝国。
中医谈金钱并不可耻,谈情怀追求也不是装逼,中医人如果真正从事中医,深入进了中医,是会越来越敬畏自然的,这其实与西方的改造自然的世界观是有冲突的。这一方面与中医的理论思维特点有关,《黄帝内经》开篇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而另一方面,我们医疗实践中药物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很容易产生敬畏之心。
许多名医最后都开始追求修道,追求归隐,追求格物,追求心学等,绝不是附庸文雅,而是阅历使然,中医境界使然。
想看更多文章,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