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的CPU——再灌注活动
——再灌注活动的重要性
再灌注活动是浮针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浮针疗法取得理想临床疗效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时候,再灌注活动往往是取得疗效的最关键的部分,是有效和无效的分水岭。临床上,我们经常遇见反复发作的病例,这样的病例往往有良好的即时效果,但是总是出现反复,在分析反复的原因中,对患肌的再灌注活动不充分或不正确常常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再灌注活动是浮针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补充,是浮针操作发展过程中继“扫散”后又一重大创新。再灌注活动几乎可以使用在所有的浮针操作过程中。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浮针人的想象力,提高了治疗效率。
再灌注活动使得血液进入缺血部位的形态不再是缓缓流动,而是快速有力的泵进,加大了灌注的动力,扩大了血液灌注的范围。
再灌注活动的重要性在与浮针配合使用才能重复体现出来。如果单独使用,效果就大大下降,因为浮针扫散的作用主要是使紧张的肌肉放松,而再灌注活动的作用主要是让血液快速进入缺血部位。如果肌肉不放松,血液就不容易进入。
浮针扫散相当于河道清淤,再灌注活动相当于截流冲刷。如果不清淤,冲刷的效果大大下降。单纯清淤,效率差很多。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腰方肌的再灌注活动”。
1. 肌肉附着点
(1)上端:附着于第1~4腰椎横突和第12肋下缘。
(2)下端:附着于髂嵴后份和髂腰韧带。
腰方肌展示
2. 肌肉功能
(1)双侧收缩,背伸脊柱。
(2)单侧收缩,侧屈脊柱。
(3)吸气时下拉和固定第12肋。
3. 肌肉触诊
俯卧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扪及腰椎棘突,向外侧滑动竖脊肌边缘,在第12肋骨和髂骨之间的深部可以扪及腰方肌。
腰方肌触诊
4.临床表现
(1)腰痛、腰两侧疼痛和腰骶部疼痛,弯腰、深呼吸、咳嗽时加重,腰痛不能翻身,多伴有腰椎侧弯,不能久坐久卧。
(2)影响到腹部肌肉和臀部肌肉,可出现臀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
(3)腰方肌成为患肌还会表现为髂嵴后疼痛、长短腿、骨盆倾斜等。
5.常用再灌注活动
(1)常用再灌注活动一:侧卧位,双下肢伸直并拢,抬高。
腰方肌常用再灌注活动一
(2)常用再灌注活动二:俯卧位,抬臀抗阻。
腰方肌常用再灌注活动二
(3)常用再灌注活动三:站立位,左右交替侧身。
腰方肌常用再灌注活动三
本文节选自《浮针医学之再灌注活动》。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浮针医学之再灌注活动》,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购书)
内容提要
再灌注活动可以达到快速的改善血液循环、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也就是中医“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效果。再灌注活动不仅仅是为医学临床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为针灸临床、乃至整个外治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理念。本书不仅为每块肌肉、每个再灌注活动做了配图,而且给每个再灌注活动配齐视频,读者可以直接扫码观看。如此直观、全面的信息传递使得学习变得容易和愉快,为广大浮针爱好者和从业者快速提高临床浮针临床水平提供了简捷的途径和有力的保障。本书的出版打开了一种全新的医学思路,将会启发更多针灸同道、医学同道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之上,更多地去思索、去探讨,走出一条守正创新的现代针灸之路。
作者简介
孙健,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浮针Ⅳ段,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符仲华浮针医学名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康养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委员会常务委员。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文字来自《浮针医学之再灌注活动》,由刘聪敏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唠嗑。
● 新安王氏内科辨治不寐验案2则
● 2021年,中医药行业大事件回顾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