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些病就得这么办

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些病就得这么办

《孙子兵法》有言:“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那么,作为一个中医师,对待人之疾病,能否做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即不用针灸医药而使疾病痊愈呢?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这是《孙子兵法谋攻篇》里的一句话,其意是说,善于作战的将领,不用去争战而能让敌人屈服。这也正是俗言“大丈夫让人爱不如让人敬,让人敬不如让人服”,特别是让敌对方屈服,一直以来,非但兵家,也是一切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处世境界。那么作为一个中医师,对待人之疾病,能否做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即不用针灸医药而使疾病痊愈呢?且来看仲景先师的教导。

仲景先师很重视“屈人之兵而非战”。

他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就告诫同行“上工治未病”,也即好的医生是以教人预防疾病为第一要务的。仲景这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兵家之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纵观《伤寒论》一书,作者仲景更是就“屈人之兵而非战”这一高超用医思路,提供了相应医案,笔者不揣粗略归纳出来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其人得了太阳病时,或中风或伤寒,好的医生并不非要着急为患者治疗,而是密切看护、观察,使太阳病邪不往下传,从而让疾病自愈。这,也即为“屈人之兵而非战,之一个层面的意义。

在此,我们还是举《伤寒论》中相关条文如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一条,总括了太阳病,或中风或伤寒的自愈周期一一发于阳者,即中风,七日可以自愈;发于阴者,即伤寒,六日可以自愈。若作为一个中医生了解并懂得此理,当问诊的患者经诊断为或中风或伤寒的太阳病,素体也并不差,这时,我们就可以依据仲景先生所教导的“经验”,等其病程结束而自愈。假若太阳病患者,或中风或伤寒,在自然病程将要结束时病未好,并且“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疾病又往下传变了,怎么办?仲景先师说:“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风家”,即平素常很容易中风的人,若这一次得了中风感冒,中风自然病程七日已尽,病仍未向好。这是为何呢?《伤寒论》第十条“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也就是说,此时也不要太着急去救治,而是要观察护理,若病不向他经传变,则十二日便可自愈。以上这些《伤寒论》中的条文,是仲景先生告诉我们,太阳病有自愈的可能,若注意使其病不传他经,则可以让患者依靠自身免疫之力,使疾病好转。这正是“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二是若一个患者经过发汁吐下等法治疗后,大病已去,余邪未尽之时,“上工”对之也该是“非战而屈人之兵”。《伤寒论》中相关条文如下:第五十八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一条便是告诫中医师们,当遇到一个经过诊治,大病已除,余邪未尽,“若亡血”即身体虚弱,“亡津液”就是胃气有些不合的患者,此时,大可不必急开药组方去医治,而应使其“阴阳自和”,患者体内阴阳之气调和,其病便可自愈也。还比如第五十九条有云:“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这一条是说患者以前看过医生,该医生为之用了大下之法,后来又复用汗法,所得之疾病基本好了,唯有小便不通,这是因为以前救治过程中伤了患者津液所致,怎么办?仲景先师道“勿治之”,也就是不要去着急治疗,“非战而屈人之兵,,等到患者小便利,这病就好了。

综合以上仲景治病之思路的具体条文分析,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说,张仲景就是“屈人之兵而非战”的一个“善用兵者”!

本文摘自《经方与兵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经方与兵法》,点击可直接购买

内容简介

《经方与兵法》乃华人世界首部将经方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之术等中国历代著名兵家思想相结合阐述的著作,融经方于兵法之中,化兵法于经方之里,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弘扬中医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佳作。

作者简介

苏小白者,本名侯少桦,河南药乡禹州人士也。50岁,中医世家传人,美国执照中医师,现任美国中医研究院院长,亦是作家、诗人。幼染药草之香,家承医易之道。无论身居东土或美西,顺境或逆境,皆勤于思考,笔耕不缀,乃至厚积薄发,著作等身。更于不惑之年,钟情国医之道,潜心经方之旨,博览群书,慧心独运,专攻经方与兵法之比较研究,发前人所未发,硕果累累,自成一格。

他主攻仲景学说,对《伤寒论》颇有心得,曾撰写《诗意解读金匮要略》《伤寒论浅注》。他的人生乐趣乃读书,写书,为患者治病。曾出版《详解黄帝内经》1部、《故国的吃食》《北京散记》等散文集5部、诗集5部、小说集1部,《红楼梦》研究文集《读红琐记》1部。

编辑推荐

《经方与兵法》乃华人世界首部将经方与兵法相结合阐述的不可多得的一部弘扬中医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佳作。苏小白之文,洋洋洒洒,一气贯通。兵法典故,了如指掌。《伤寒》《金匮》,信手拈来。更妙在不死于句下,既能出乎其外,以观其貌,又能入于其内,以窥其幽,自由自在,游刃有余。此书尤以“伤寒论中的孙子兵法”一章*为精彩。以正邪虚实、因敌变化解栀子豉汤类之变通,以兵势正奇释白虎加参汤之奥妙、以穷寇勿迫喻阴阳自和者病自愈之淡定,以九变机利阐八纲阴阳之要旨,以兵非益多论麻桂承气之悍力,以并力取人析相须相使之功倍,以用间之妙体悟黄连汤寒热同用之殊绝。全书兵法与伤寒互参互证,水乳交融。读来颇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颇能引后学入胜,启先进省思。对激发中医学专业师生、中医爱好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学习中医的兴趣颇有裨益。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经方与兵法》,作者:苏小白。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中医治病到底有没有效果?

● 哪怕你盗汗5年,我还是用这个方来治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