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百姓说的“筋”到底是什么结构?

百姓说的“筋”到底是什么结构?

小编最近临床中发现,有些老年人描述一些疼痛性疾病时候,常会用到一个词——筋,比如:“这条筋疼。”“这条筋扯得慌。”那么,这个“筋”到底是指什么呢?小编个人认为,从西医的角度,应该是指运动系统中肌肉、肌腱为主的结构,而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应该是指经筋。

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均属经络系统,是孪生姐妹,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素问痿论》说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经筋为病,多为转筋、筋痛、痹证等。经筋理论源于中医经络学说,经络学说则包括经脉学和经筋学两大理论体系。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络脉组成经脉体系;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和十二皮部组成经筋体系。经脉体系是我国针灸疗法的基础理论,但由于历史及认识上的原因,对于经筋理论与相关医术缺乏系统的发掘和研究。

经筋靠脏腑经脉气血的濡养才得以维持其功能,起到把人体四肢百骸连结起来及给予人体运动力量的功能作用。现代研究认为,经筋系统是人体沿运动力线规律方向的筋肉,更集中地体现了人体筋肉的功能与作用。其主要作用如下。

1.支配与约束骨关节,构成身体的架构。
2.系结与通利关节,保证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
3.为刚为墙,保护内在脏腑。
4.调节局部和内脏关系。

经脉藏于经筋之中,经筋有护卫经脉、促进和调节经脉中气血正常运行的作用,或者说经筋的舒缩有调节气血流量、流速的作用。所以经筋出现弛、纵、卷、挛、翻、转、离、合等各种问题时,最先受影响的是藏于其中的经脉,受到卡压阻滞,引起气滞血瘀。经脉中往来运行的经气似渠中之“流水”,十二经筋似有形质的渠道里的“边岸”,若边岸出现坍塌,堵塞渠道,经气运行则受阻停滞。所以经筋不通,经络何以能通?

有人认为,经筋在经络中只属于附属部分,但如果没有经筋,经络何处着藏?如果没有经筋护卫经脉,外界的风、寒、湿邪等长驱直入,侵入经脉,伤及五脏六腑,人体的健康防线将脆弱不堪。

经筋体系庞大,结构复杂,病症也复杂,不少疑难及未明原因的疾病,均可由经筋病症直接或间接引起。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侵袭,以及外伤劳损、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均可致病。病邪一般从经筋开始损害局部,严重时损害全身各脏腑。经筋病多以反应点为腧,其局部表现如下。

1. 气滞血瘀,出现瘀紫、苍白、肿胀、疼痛。
2. 经筋粘连扭结,触及筋转、结节。
3. 肌痉挛缩,触及肌肉钝厚或呈条索状。
4. 筋脱槽、骨错缝。
5. 久之出现虚证,表现为肢体倦怠无力。

经筋疗法,即中医经筋学理论叙述的经筋病证的治疗方法。由于经筋是经络的连属部分,故经筋疗法的实质是在经脉疗法领域开发的一种新疗法。经筋疗法沉寂千年,重返临床,使我国传统医学的针灸疗法和经筋疗法形成了“华叶递荣”的新格局。经筋疗法主要来源于经筋学理论,故仍以“经筋”命名。据资料报道,近几十年来对经筋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法、针灸、拔罐、刮痧、中药内外用等,收到满意效果。下面主要介绍手法治疗。

1. 推散法:用于瘀证,如痛、紫、肿等患者。操作要点:医者拇指或掌根置于患者局部,与患者肢体成锐角,从远端向近端稍用力推按,一般操作 3~5 遍,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 松解法:用于关节粘连、筋结肌痉等患者。操作要点:医者拇指置于患者局部,稍用力点按并用指端拨动粘连、筋结,一般操作 3~5 遍,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3. 理顺法:用于气血阻滞,经筋紊乱、肠道功能紊乱、虚证等患者。操作要点:医者手指或掌臂置于患者局部,按照肌纤维走行,或顺经筋走行、胃肠道功能走行的方向,推按理顺,一般操作 3~5 遍,手法宜轻缓柔和。

4. 传导法:用于经筋传导功能障碍的患者。操作要点:医者拇指置于患者局部,按照经络走行方向用力推按,一般操作3~5 遍,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疗效以经线上出现“得气感”为佳。

5. 整复法:用于骨错缝、筋脱槽的患者。操作要点:医者于患者局部通过用手牵拉、伸屈、旋转等方法使错缝复正,不可暴力操作。

选用上述手法,每天或两天治疗一次,7~10 次为 1 个疗程,一般治疗 1~2 个疗程。注意避免暴力操作。

本文内容摘自《韦贵康行医笔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韦贵康行医笔录》,点击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师韦贵康教授从医50余年临证经验之精华,点透骨伤手法之要妙,涵盖中医骨伤大师学医之路、脊柱与四肢病损的诊治病案、手法要点及图谱等,可谓骨伤科、推拿科、疼痛科等临床相关医士必读参考书。

作者简介
韦贵康先生,国医大师,1938年10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随即分配到广西中医学院(2012年改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工作至今。曾先后仼广西中医学院笫二附属医院院长、广西中医学院院长、骨伤科研究所所长。工作期间先后到天津、北京、上海进修达2年之久。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

编辑推荐

★传承中医骨伤名师学术,对于中医骨伤事业发展大有裨益。本书为国医大师韦贵康先生力作,书中记录了其学医成才之路,临证体悟得失,临证实用手法,以及诊治多种常见骨伤科疾病的案例,全景、真实地再现了一代国医大师的临证精华,值得读者收藏与阅读参考。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韦贵康行医笔录》,作者:韦贵康,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骨伤科国医大师的独特理筋手法,有图易懂!

● 病情危重十怪脉,临床定要细分清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