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心包的“三个代表”

心包的“三个代表”

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及脉络组织。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也称为 “脏”。

心包既然是心之外围,除了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之外,还兼有“三个代表”的作用,即“生理上代心行事,病理上代心受邪,治疗上代心用穴”。

生理上代心行事,主要是协同心完成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心包也是“君主之官”,对脏腑功能活动起主宰作用;五行属火,只不过心为“君火”,心包为“相火”而已。

病理上代心受邪,当外邪侵袭,或者体内脏腑之间、经脉之间的病证互相传变于心,那么,心包络首先受病,率先为心抵挡病邪。所谓“病入膏肓”,就是说,病邪已经侵犯到了心包,再发展下去,就到了心脏。

治疗上代心用穴,是指针灸临床治疗属于“心”的一系列病证,即可以首选或多用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

反言之,手厥阴心包经穴可以取代心经腧穴治疗多种心神及血脉病证,诸如内关、间使、郄门、大陵、中冲等均是这一类腧穴。

以上内容选自《针灸解惑(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106针灸医学中常见的学术问题所组成。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于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更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的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本书丰富的学术内容、独到的学术见解、实用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写作体例,系我国针灸专业少有的经典专著。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钻研和学习针灸来说,无疑是难得一见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是广大针灸工作者深入学习、探究针灸医学精髓的好参考书。

作者简介
王启才,男,65岁。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医、从教40多年,被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聘为荣誉院士,2006年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普“金话筒”奖,善于写作,勤于笔耕。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科普作品300多篇,新世纪国家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主编,主编和参编著作60余部。代表作:《王启才新针灸学》《针灸解惑》《二级经络学》《针灸医学宝典》等。

扫码或,可以购买。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针灸解惑(第2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欢迎投稿唠嗑。

● 现代的中医,无证可辨,怎么办!

● 近90年了,中医的教材至今都没有超越这个思路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