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弥留,面对家属的不信任,年轻的他选择这样做
李观达,邑之城内人,在吾乡南蓈墟业屠。(小编:李观达,我故乡南蓈城里人,是个屠夫。)
忆武昌起义前一年,岁次庚戌,余肆业广东陆军军医学堂,适暑假归乡,观达缠绵床笫,群医束手,病在弥留。
友人与余善者,谓余负笈羊城有年,必能以奇方妙术,拯救沉疴。群邀往诊,一决生死。
诊其脉象浮弱而虚,来去不整,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四证仍在,尤以恶风一证为甚。时当酷暑,犹衣棉袄,瑟缩之态,气息仅属,此乃太阳中风,寒邪已罢,标阳尚未归经之候也。夫太阳初得病时,莫不现此四证,因中风而然,不因中风亦然,无如阳过于浮,尚未荣阴,阴阳不谐,归经奚自?亟当收回阳浮之热,即荣阴弱之汗,则头痛恶风等证自除。与桂枝汤 1 剂( 桂枝、白芍、生姜各九钱,炙草六钱,大枣十二枚)。
其家人以余年轻,初颇顾虑,友辈谓余确有师承,劝令服之,服已,病愈过半,只余头痛发热,病态不甚了了。
余曰:未尽桂枝之长,仲师非云“ 当二三服”乎?再投两剂,元神渐复,调养 10 余日,竟能举动如初。
(选自中山市中医学会编印《程祖培先生医学遗著》)
编者按:本例患者病重,“缠绵床笫,群医束手,病在弥留”,但程祖培先生于众多证候之中看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四证仍在,尤以恶风一证为甚,时当酷暑,犹衣棉袄,瑟缩之态,且脉象浮弱而虚,来去不整,诚一典型的太阳中风证,“有是证,用是方”,果断用桂枝汤原方,1剂即病去大半,“再投2剂,元神渐复,调养 10余日,竟能举动如初。”可谓效如神矣!
程祖培先生是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陈伯坛的大弟子,陈伯坛用药量奇重,素有“陈大剂”之称。程祖培先生是其大弟子,用药亦“大剂”矣,时值酷暑,使用辛温解表的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各九钱,九钱即相当于现在的 27克,炙草六钱也有 18克,大枣十二枚,大概有 60克了!用量虽大,但效果奇佳!从此证可以看出程祖培先生伤寒功底深厚,辨证精准,用药恰当,可谓深得仲景精髓也。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香山名老中医医论医案医话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载了广州中医学院建院时伤寒考研室首批老师程祖培,岭南针灸名家李尘,中山中医院建院五老余子修、周伯姚,雷金允,黎兆初,唐国华等等中山名老中医的医论医案医话,部分还加了编者按,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赖海标,男,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会感染与炎症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曾荣获广东省基层优秀中医工作者、全国中医医院医疗业务管理优秀工作者、中山市十杰市民、中山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等称号。2017年9月创建“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一年来已发表中医学术文章约200篇,引起积极反响。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香山名老中医医论医案医话精选》,作者:赖海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价格低、疗效高、用药简、药源足,学会这几个古方,解决气血不足的问题!
● 肠伤寒重症高热3个月神志不清,7剂中药,神清热退,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