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打个喷嚏,长命百岁!这些“迷信”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打个喷嚏,长命百岁!这些“迷信”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俗信原来是原始信仰或迷信事象,传承于民间,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一些迷信事象在流传中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神秘色彩和超自然的神奇力量。

人们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经验中找到了某些合理性,于是把这些事象从迷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转化成为一种较合理的传统习惯做法。这些传统习惯便在行为上、口头上或心理上保留下来,直接间接用于生活目的,这便是俗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俗信,可以举几个例。

譬如常见老年人处理幼儿跌跤碰撞的方法,一边抚揉伤痛处,一边念口诀:“揉揉、散散,不让老娘看见。”然后对伤处吹口气说:“不疼了。”这样往往能达到制止儿童哭号的效果。这便是用一种近似巫术的手法,用神秘性抚慰儿童伤痛。这种处理只能是俗信习惯,只有心理上的慰藉作用,不再有任何迷信效果。

我国乡村中有许多民间偏方,有些原来都属于巫医迷信的手段,但其中有些比较成功地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也逐渐失去其神秘性,仍然习用如常。

过去巫医治疗小儿痄腮,常用毛笔蘸墨边在肿胀处画符涂抹,边默念咒语,往往有些效果。这原是一种迷信做法,但是后来发现原来这种墨汁是由中药“青黛”调制,青黛是中药清热解毒的药物,有实际的医疗效果。因此,人们剔除了符咒的迷信因素,以醋调青黛敷于患处,成为群众习用的民间秘方。这种承传下来的古老习惯便由迷信转化成俗信。

中国的胎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老的说法中有许多信仰传承和迷信的说法,如今人们早已摒弃这些陈腐观念,把寓含科学道理的胎教内容作为俗信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传承下来。

妇女分娩之后,各地都有插门标的风俗,见此门标不能随意入内。最初这些标志都有许多迷信观念,有避邪、辟煞的意思,如今人们保留这种风俗,而完全失却原始信仰的思维逻辑,纯粹是为了避免闲杂人员入内引起新生儿交叉感染,有益于健康。

打喷嚏、眼皮跳自古以来就有蕴含种种征兆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逻辑”也发生变异。打喷嚏是伤风的征兆,因而小孩打喷嚏时候,老奶奶在一旁要说一声:“长命百岁 !”或者打一个喷嚏说:“一百岁!”打两声说:“二百岁 !”以此解魇。这个习惯颇切合卫生常识。据说意大利人打喷嚏时,在场人说:“健康无恙!”印度人则说:“生命常在 !”看来世界各地的习俗都属于摆脱迷信、关注健康的俗信。

——本文摘自《民俗文化与中医学(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柒)》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丰富的民间医术、民族医药入手,探讨了其与中医学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得益于历代先民留下来的精神观念和生活习俗。这些文化传统互相吸收与促进,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医疗传统。在民俗中挖掘中医药文化,有利于在民间普及中医药,让中医的价值观更“接地气”“贴民心”地熔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养生保健、医疗卫生等活动之中。
本书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欢迎大家来投稿唠嗑。

(扫码下单)

猜你喜欢

岳美中:我给大家列个书单,哪些医书应该看看(建议收藏)

不懂这些,谈什么“研读内经”,都是“瞎子摸象”!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