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荐药熟记【三(四)联疗法”+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简称Hp)为一种定植于胃黏膜上的革兰阴性杆菌,有58%以上的人群感染率。是诱发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胃癌等的主要因素,并被划定为胃癌的I类致癌原。
0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主要症状
胃痛胃胀、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腹泻、消化不良、长期顽固性口臭等。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隐蔽性强,不及时干预危害性极大,它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有粪口传播、口口传播、亲子传播,比如吃到了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食物和水,参加聚餐没有使用公筷,爱人之间亲吻等都有可能导致幽门螺旋杆菌传染,基本上可以算得上“一人感染,全家遭殃”。
0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主流疗法
目前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三联或四联疗法:首先选择拉唑类(质子泵抑制剂)来达到抑制胃酸分泌,搭配胃黏膜保护剂(比如胶体果胶铋)来缓解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然后再搭配抗生素(一般是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来消灭幽门螺旋杆菌。连续服用10-14天,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但是实际治疗过程中长期服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渗透性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会降低顾客的用药依从性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通常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建议搭配微生态制剂(益生菌),一方面可以减少长期服用抗生素所带来的菌群失调、身体不适等症状,另外益生菌本身还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
03
益生菌提高Hp根除率的作用机制
总的来说,益生菌能竞争性抑制Hp和胃粘膜上皮细胞相粘附,抑制Hp引起的炎性反应,抑制或直接杀死Hp。亦可改善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降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益生菌抑制HP的原理:Hp通过鞭毛穿透厚层粘液,借助脂多糖、粘附素和菌毛等成分粘附在胃粘膜层的上皮细胞上,Hp的膜蛋白也参与了和上皮细胞的粘附 ,这是Hp致病的重要因素。益生菌可通过“夺位”作用,即和Hp竞争粘膜上皮细胞结合位点,从而减少上皮细胞的粘附。
另外益生菌还可能通过对机体免疫反应的调节,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一些益生菌亦可通过刺激胃肠道粘膜产生分泌型I gA,而提高胃肠道粘膜防御功能,增强对Hp的免疫力。
此外, 研究发现益生菌可分泌某种抗菌物质抑制甚至直接杀灭Hp,乳酸杆菌能够生成一些细菌素、有机酸(包括乳酸、甲酸、乙酸和丙酸等)和短链脂肪酸等物质,可以抑制甚至杀灭Hp,并且能够降低尿素酶的活性,抑制Hp在胃黏膜的定植生长。
最后,补充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不良反应。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保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和便秘等,从而提高患者根除Hp治疗的顺从性。
所以各位药店的伙伴,想要更有效的帮助顾客解决幽门螺旋杆菌的烦恼,一定记得在推荐四联疗法时要搭配益生菌一起使用。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药品请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