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进补正当时,龙砂医派及其膏方特点
说到龙砂医派,有些读者可能没听说过,但是在我们既往文章的作者里,顾植山、黄煌两位老师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前者在五运六气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而后者则以擅用经方为名,没错,这两位老师都是龙砂医派的传人。此外,被誉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的承淡安老师,也是出自龙砂医派。
一、 龙砂医派源流
龙砂医学流派是以江阴龙山、砂山地区为源头,由宋末元初著名学者陆文圭奠定文化基础。陆氏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等学,集两宋学术之大成,在江阴城东龙山脚下的华墅(今称“华上”)镇专心致力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文化教育事业达 50 余年,培养了大批文化及医学人才(仅华士一镇,南宋至清末,能查考到的进士即有 50 人之多),为龙砂文化区的形成发展和龙砂医学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被学界推崇为“东南宗师”。陆文圭之后,龙砂地区名医辈出,如明代嘉靖年间有名医吕夔与其孙吕应钟、吕应阳“一门三御医”的佳话。清乾隆至嘉庆年间,江苏省江阴东部龙砂(今华士镇)出现了一批有名望的医家,如戚云门、王钟岳、贡一帆、孙御千、戚金泉、叶德培、姜学山、姜恒斋等。他们不仅治病救人,而且著书立说,传播医理;在临床治疗上各有特色,理法方药论述完整,用药平和,常出奇制胜。清姜成之收集以上诸医家的医案,编成《龙砂八家医案》,遂有龙砂医派之名,其中以戚云门、王钟岳、孙御千的治案较多。晚清至民国时期,在这块名医辈出的土地上,孕育了柳宝诒、张聿青、曹颖甫、朱少鸿、承淡安等医学大家。
二、 龙砂医派学术特点
该医学流派延绵数百年,医家众多。虽学术风格不尽一致,但其特色是:
①重视《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运用,出版了大量有关“五运六气”的专著专论,如明代吕夔的 《运气发挥》、清代缪问注姜健所传《三因司天方》、王旭高的《运气证治歌诀》、吴达《医学求是》中“运气应病说”专论、薛福辰著《素问运气图说》、高思敬的《运气指掌》等。
②重视《伤寒论》经方,运用《伤寒论》六经理论和结合辨体质指导经方应用。
③基于肾命理论,运用膏方养生治未病。
总之,龙砂医学重视《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运用、结合辨体质和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经方的应用、基于肾命理论运用膏方养生治未病为该流派的三大主要学术特色。目前龙砂医学的代表人物为顾植山和黄煌。
三、 龙砂医派膏方特色
龙砂膏滋是中医膏方的源头,最能体现膏滋的民俗文化内涵,龙砂名医柳宝诒、张聿青等是江浙膏滋方的杰出代表。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认为,膏方不仅要“因人制宜”,还需讲究“因时”“因地”,即根据每年运气的不同及个人所在地的变化而调整组方结构。龙砂膏滋正是结合《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原理,更好地发挥治未病的作用,并提出了冬藏精,冬至一阳生的理念。龙砂膏方是基于中医肾命学说,遵循天人合一养生思想调配,为中医膏方之源,理论正宗,制作独到,具有养生、调体、治未病之功效。龙砂膏方制作工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砂膏方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予民俗原创治未病,培补命门,思路清晰。②顺应“冬至一阳生”“阴中求阳”,组方严谨。③结合五运六气,随运制方,灵活多变。④结合慢性病防治,积淀深厚,名医众多。⑤注重熬膏技艺,出膏率高,制作精良。
首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认为,膏方不仅要“因人制宜”,还需讲究“因时”“因地”,即根据每年运气的不同及个人所在地的变化而调整组方结构。《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把握天时变化的重要工具。结合“五运六气”学说理论,根据患者出生、起病、开方、服膏的时间不同来“伺时”调膏,是“龙砂膏方”的精妙卓绝之处。其次,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的龙砂膏方认为膏滋方的运用时间是十分讲究的。《素问天元纪大论》称“君火为明,相火以位”。君火须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五脏,推动人体功能活动。六气之一的君火(即少阴君火)深伏于命门,是事物生长、变化的最高主持者和动力,有了它才能使万物的生长化收藏正常进行。基于这一理论基础,二十四节气的冬至为一阳生(又称少阳,配火,暑),故强调和倡导每年冬至始服膏滋药为最佳。具体时机为头九(又称一九或起九,即冬至隔夜),以头九至九九为最常选用的时段,且认为一九到三九、四九时段的补益作用尤其宏大。
龙砂膏方制作严谨,发展历史悠久,薪火相传,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上乘的膏滋药,由于地道药材,古法炮制,加工道地,能做到膏体细腻、色如黑漆、光亮如镜的程度。龙砂膏滋药的开具处方与其他方法不同,膏方实施的整个环节章法也颇为讲究,常有“易看十病人,难开一膏方”的说法。
本文摘自《江浙沪名家膏方特色经验》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江浙沪名家膏方特色经验》,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该书对江浙沪名医运用膏方的医案进行系统研究,梳理膏方制剂源流、总结名家膏方处方经验、明确膏方治疗慢病的适应症,是江浙沪名医运用膏方经验的系统总结。
丰富了中医干预亚健康的防治措施,体现了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发挥,有利于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丰富和发展中医药服务技术,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同时,对专业的临床医师开具膏方、膏方制剂人员学习膏方、以及广大患者与亚健康人群学习了解膏方,选择适合自身的膏方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江浙沪名家膏方特色经验》。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膏方专辑】膏方的服用季节与方法
● 孟河四大家及其学术特色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