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树立健康素养,开启健康新旅程

树立健康素养,开启健康新旅程

有不少人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素养。那么,什么是健康素养呢?
健康素养,就是指一个人有能力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主动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

我国政府对民众的健康素养非常重视。
2015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现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以下简称《健康素养66条》),将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健康与保健问题总结为66条,成为一本科学、实用的健康指导手册。

《健康素养66条》第1条: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节奏加快,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的事例,有的人平时看上去身体挺好的,突然就死了,甚至是很多年轻人死于过劳,令人心痛与惋惜。

过劳死是由于长期过度劳累、过分紧张、焦虑和冲动等心理因素而促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引起的猝死。有些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的巨大压力之下,睡眠严重不足,且缓解无望;更有些人健康素养严重缺乏,健康维护意识淡漠,本来工作压力巨大,有点闲暇也不会正确休息及调整,把本来就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身体进一步推向过劳死的边缘。

过劳死的发生是机体对各种压力的强烈应激反应,这种反应会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易诱发心肌梗死及猝死,即使以前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在这种强烈的应激反应中也会引起猝死。因此,学会平衡事业与健康的关系及提高健康维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防止过劳死,有如下几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学会平衡事业与健康的关系。
追求事业成功及成就感无可厚非,而且应予以支持与鼓励,否则,社会也不会进步,人生价值也无从体现。但人生之路毕竟漫长,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要求和目标,以免加重心理负担;有的时候,要学会对过分的工作压力说不

二是要学会树立健康工作观念,学会抽空休息和主动调整。
坐一两个小时要起来活动身体,比如做做操、原地跑步或做舒展运动等,减少熬夜加班,尽量保证充足睡眠。

三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
饮食要合理,多吃优质蛋白和青菜水果,保持正常体重;尽量每天抽空运动,健走或慢跑是最好的选择。

四是注意过劳死的一些先兆表现,一旦发现,要及时做好压力调整。
如出现脱发、斑秃、早秃及大量白发等现象,这都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表现。

另外,性欲淡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入睡困难、情绪控制困难、烦躁易怒等,都是过度劳累的表现,出现这些症状就该好好休息和保养。总之,学会平衡事业与健康的关系,不让事业与健康成为“敌人”,我们可以做到事业与健康双丰收的。

《健康素养66条》第14条: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城市由于人口集中,防范传染病是一项重要的健康技能。城市中不少人都有养宠物的爱好,却不知宠物也可能传染疾病。

很多人养宠物过程中,都有被犬、猫抓伤、咬伤的经历。被宠物抓伤或咬伤了,有的人以为是小事,并不在意,也不处理;有的人则过于害怕,怕得狂犬病等。正确的处理办法又是什么呢?
《健康素养66条》第14条讲得很清楚,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不能轻视,要及时处理,还需要尽快注射相关疫苗。

总之,健康素养要求并不是一句空话,《健康素养66条》也很具体,学习掌握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树立科学健康观,是我们战胜疾病、保障健康的重要思想基础。

本文节选自《开启健康新旅程》。……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开启健康新旅程》,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作者简介

张备,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博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全药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清华大学高级研究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先后任国务院秘书一局副巡视员,深圳市龙岗区区长、宝安区区长、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兼前海管理局局长、坪山新区书记,360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内容简介

在深圳经济特区的这片热土上,不仅神奇地崛起一座新城,同时也贡献了无数体制、机制和观念、理念的创新。本书由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倡导,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精心提炼的十六个现代健康新理念,涵盖了全民健康理念、健康素养、心理健康、运动与健康、科技助力健康、环境健康等方面。

这些健康理念,既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引领性,又有健康行业的特点,还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与人民生活及幸福感息息相关。本书对于对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现代健康理念、养成健康文明习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开启健康新旅程》,作者:张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什么是“脾病四肢不用”?●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