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他在那头——为您解读我心中的张耕铭
恰如耕铭在《伤寒耕读录》全书结尾所题——“有孤独摧毁,有时光陨落,有灵魂升腾,有化身般若”,这大概便是他这几年真实的写照吧。耕铭就好比读者眼前的这两部书,自在亦婆娑,拿起又放下,智慧又癫狂。
初识耕铭是在大二上学期,之前就对这个“奇葩”有所耳闻。我一直觉得高考的分流是很有意思的,同聚于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学子们,有不少的共性,但在之后自由的大学时光中所选择与追求的却是不同。的确,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刚刚结束了12年“囚禁性”应试教育的大一学子们更像一只只脱笼的鸟儿,有点儿张狂而又迷茫,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坐着“冷板凳”看书钻研的大概也只有三四人吧,耕铭便是其中之一。
初见耕铭是在1号宿舍门口,暗经别人指引才知。观其高瘦,怀抱一书,头发应该是好几天也没打理了,与我心中所想倒也颇为符合。与耕铭的初次交流是在实训室经验与教训的分享课上,当时感觉他讲的颇有道理,但也略显偏激。仔细阅读耕铭的文章亦觉如此。我个人觉得耕铭的著述对于《伤寒论》真正起到了正本清源的破执作用,对于现代中医临床应用《伤寒论》进行实操与探索是真正的干货,他对于中医临床沉着的把握与野性思维的发挥着实令人大开眼界。不过这也让我对耕铭这部书的付梓有所顾虑: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更有之。这也正如叔本华所说过的:“所有的真相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被奚落;第二,遭受激烈的抨击;第三,不证自明地被广泛接受。”我想,这大概也是所有拓路者所必须面对与经历的吧。
读书的过程好似在与作者喝茶,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我觉得耕铭更像是天才与疯子的结合体。他说他就像是一本书,谁想翻就翻翻,这大概也暗示了他来到人间的使命。但书毕竟是书,不是读者自己,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孤独的行路人,身边的“驴友”与过客很多,内心却是喜欢孤独的,这很符合水瓶的特质,与中医里的五运六气也有深刻的联系。
耕铭在书中对于中西医理论的汇通有很多极为大胆、常人想都不敢想的见解,衷中参西,立足于经典而又不拘泥于经典,验之于临床也是效如桴鼓。这对于一个大三的学生实在是难能可贵,在其背后所付出的日日夜夜、每分每秒都是高效的思考与灵性的碰撞交织。其实我有时担心他会为此而崩溃掉,因为除了这些超负荷的脑力负担,耕铭的临床压力也是超乎常人想象的,与他共事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压力。这种人严格来讲不是一个单纯的人,而是许多宇宙特质的复合体,从他身上很难找到一成不变的东西,或者说他的生命力在于“恒动”。
他很敏感或者说是感性,中医也是偏于感性的一门学科,很多东西都像是默会知识,正如耕铭书中对于一些条文的描述与他想给当下的你的感觉是不同的,而每个当下的“你”的思维状态也是不同的,更别提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所以通过这两部书我觉得耕铭带给我的启发往往比他所写出来的更加深刻,阅读这两部书的“魔力”也在于此。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觉得这三层境界是相互渗透的,而终于“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大彻大悟。恰如耕铭经常与我提及的“大医至简”,哪来那么多迂回曲折?最后都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医的经典是越在临床中咂摸越深感古人之大智慧,大道至简莫不如此。
发掘,继承,弘扬,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不忘初心而坚定立足于中医经典并结合现代生命科学,有理、有据、有临床实效地对中医进行继承与革新,这就是这几年我从耕铭身上读到的。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伤寒耕读录》,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伤寒耕读录》主要以中医临床经典《伤寒论》为基础和研究对象,并结合作者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八年制扁鹊班授课讲稿笔录,以随笔、问答纪实与选摘的形式撰为四编医学小品与短文荟萃,分为两部结集出版。
作者简介
张耕铭,男。曾经用半年时间系统学习过意识领域界Einstein,超个人心理学大师Ken Wilber的AQAL整合生命实践,对于其中医的学习与探索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学术上尊法仲景,喜用、活用经方,涉猎广泛。临床尤其擅于灵活运用伤寒六经辨证以及内经反治法治疗多种慢性疑难疾病。
个人学术创作方面,著有《伤寒亦婆娑》《伤寒耕读录》,校注中医古籍《医经解惑论》《伤寒杂病论类编》两部。另有The Outline ofPrecancerous Intervention and Core Technical Unit Support for TCM Immunotherapy The Enlightenment of Shanghan Lun to Modern Clinical Medicine及《伤寒唵呓——六经讲习手札》目前尚未公开。课余时间,在中国中医药报先后发表多篇文章。
个人座右铭:心外求法,皆是歪道;此生尽兴,赤诚善良。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读者山东中医药大学刘卓金投稿,由本首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欢迎投稿唠嗑。
● 书评:“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
● 治失眠一剂见效,两个方,五味药,标本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