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是留人治病,中医是治病留人
刘方柏,男,主任中医师,国家级名中医,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客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研究所客座教授,西安交大医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第一届特聘干部保健专家,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中央执行理事会特聘顾问,伤寒三江流派学术代表性传承人。
中医学的本质就是人学。我们这样说的原因是基于以下四点:
第一点,中医研究的是人的生老病死,而并不只是人生命进程当中的一个部分,这就是说中医是把疾病放在人的总体上进行研究和认识的。
第二点,中医研究人的时候,从来不撇开社会。
第三点,中医研究人的时候从来不脱离大自然,而是把人当作一小天,与大自然一大天相结合,加以调护。
第四点,中医学以哲学为理论构建基础。
这种人学的特质决定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都具有人文的特点。而正是因为这点,挖掘并且发挥人文思维,不仅是对中医传统思维的尊崇和深化,更是对疑难病症临床救治方法创新的保障。从思维角度,怎样突破我们的瓶颈?
一个研究的落脚点,是临证思维。临证思维至今为止仍是中医和西医都没有引起应有重视的人学。因此我把它比喻成一片亟待开垦的沃土,我们有志青年可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会有新的收获。尤其是中医学,它有人学的特征,它具有自然学科、生命学科、社会学科相结合的特点,更需要思维,不是很直观、很图像的,因此思维在中医学里面尤其重要。
一个大厦将倾的时候,我们是拿出一个最有效的支点把它撑住,慢慢处理,而不是找力学家、数学家来计算某一个地点,要多少力才能够支撑,绝不是那样子,这是后来要做的。那么我们乱世用重典,就是用一个支柱一下子把它支撑起来,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
我用这一招治疗的一个患者王艳,30多岁,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史。她开始是反复发热,然后腹泻,腹泻之后便血,然后就送到省医院,到医院人就昏迷了,就送到ICU病房,通过输血、透析等各种治疗方法都没有好转,遂转院至华西的ICU病房,肛门大量流出粪液,就给她插管。
固定了两个多月,每天流出两升到四升的粪液,病人完全昏迷,然后开始抽搐,高热,流血止不住,肛门周围溃烂,西医做了细菌培养,请了协和医院的专家来会诊也没治疗的方法,于是让其出院。
患者出院后仍未断气,想到我们医院住院,科主任考虑过后觉得治不了,还是没有收治这个患者。患者家属就找到了我,让我去试一下,当时家属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只是想再治疗试试,不留遗憾,我就答应了。
我去治疗这个病人的时候,她体重已经从180斤变为不到110斤,治病花费了80万到90万。病人肛门周围完全溃烂,从头部到脚都是压疮,我一生治病都没有看见过这么严重的。
西医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多器官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症状性癫痫、多重耐药性、2型糖尿病、高血压三级、剥脱性皮炎等。
我看到的时候,她正在不断地抽搐,我仔细诊查过后辨为热毒攻肠,肠络受损,真阳衰微,阴寒内盛之脏寒肠热证,五脏六腑皆严重损伤,乱世用重典,治疗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稍有闪失并且面面俱到,能治得了这个病吗?根本治不了。
我于是单刀直入用黄连40克,葛根40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柴胡10克,人参10克,附子10克,白芍40克,干姜40克,马齿苋10克,地榆15克,炒白术15克。
嘱咐家属煮好药后,一半从管里面打进去,一半从肛门里面打进去,然后把管夹住。就这样这个病人两天过后,她的大便里面流的水从每天2000~4000毫升减到1300毫升,然后抽搐停止,高热也好了,但是皮肤黑,黑得完完全全。
病人将近两个月滴水未进,我让家属将食物打进去。从口腔、食道再到肛门,长长的管道,两个月完全滴水未进,她的肠道还蠕动吗?不粘连吗?不感染吗?没有饮食的刺激,肠道是不蠕动的,干瘪后就会粘连,粘连过后就会感染,我就让家属将食物打进去。奇迹不断出现,于是继续服用原方,过几天这个病人越来越好。
华西的医生就问家属病人现在怎样了,家属说现在好转了很多,医生觉得这是奇迹啊,这是怎么做到的?家属就说这个医院西医的水平跟华西根本没有可比性,华西治疗4个多月,宣布死亡的,现在能治好绝不是西医的功劳,全部是刘老开中药的功劳。
这个病人我用8个字加以总结:西医是留人治病,中医是治病留人,因为没有西医前期的处理,输液、输血、输氧、床旁透析等,这个病人早就死了,等不及我治疗,但是西医治不了这个病,这是留人治病,我是治病留人,是真正治好了她的病,是我把她留在人间的。华西医生们很赞成这个话。
本文节选自《名医大家讲中医思维》。
在6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刘方柏一直恭身于临床,服务于患者,诊治病人数以十万计。近20余年来致力于疑难病症临证思维和具体诊治的研究工作。临证思维方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疑难病症临证思维刍议”发表后深受好评。具体诊治方面,对病因不明、病机难辩、病情复杂、表现怪异,或辗转久治无效的各种疑难病患者,从思维角度入手,常另辟蹊径取效。这里小编为大家精选了2本刘方柏教授的经典畅销著作,每一本书都是刘教授亲著,内容均是其思考实践中医的原创,干货满满,实用价值高,学之受益无穷!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名医大家讲中医思维》,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购书)
编写说明
中医思维方法是中医药学的灵魂。
中医的思维方法,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的基础,是中医药学的灵魂,离开了中医思维的发展与指导,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就难以突破与发展,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也难以有质的飞跃。
中医药学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丰富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措施,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组成了这个学科的三大支柱。而中医的思维方法,不仅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的基础,对后者起着导向作用,可以说是中医药学的灵魂,离开了中医思维的发展与指导,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就难以突破与发展,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也难以有质的飞跃。发展中医药事业,“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创新中要守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坚持中医思维模式。
本书汇集了诸多名医大家的专题讲座,既有哲学领域学养深厚的刘长林研究员、祝世讷教授等,他们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剖析中医思维的原理;亦有中医领域的知名学者如王琦教授、禤国维教授、梅国强教授、刘方柏教授、傅延龄教授等,他们从中医源头出发,钩沉索隐经典医籍中蕴含的思维体系。各位专家,或基于临床实践,或基于文献思考,畅谈中医思维专题,内容翔实生动,精彩纷呈,给人无限启发。
现在以此系列讲座文稿、语音等资料为基础,汇编成册,名之为《名医大家讲中医思维》,以飨杏林同人,希冀有助于促进中医思维研究的繁荣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名医大家讲中医思维》,陈达灿,杨志敏,高燕翔主编。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新书资讯 | 《庄礼兴针灸特色学术经验》
● 当冬奥邂逅中医药……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