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优生优育,中医早就开始重视了

优生优育,中医早就开始重视了

陈自明,字良甫,晚号药隐老人。宋代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妇产科、外科名家。陈自明倾毕生之精力,潜心钻研妇产科及外科病证诊治;集宋以前之大成并附个人临证经验及家传经验方,编著《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管见大全良方》。

中医学非常重视优生优育,《妇人大全良方》对此有较详尽的论述。

提倡适时而育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早婚早育的风气相当盛行,陈自明继承《褚氏遗书》的观点,认识到早婚早育的弊端,明确指出“合男女必当其年”。他指出“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只有等到阴阳完实、气血充沛,“然后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

陈自明已经认识到男女过早结婚则不易受孕,即使受孕也不易顺利生产,或者产儿体弱多病。重视产前调养

孕妇产前的情志、饮食、日常活动、所用针药等,均可影响人体气血,进而影响生产。因此,陈自明强调血养则胎安,胎安才能产顺。他认为孕妇产前调养应以调畅气血为原则,并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 重视孕妇心性修养

孕妇保持良好的个人品质、平稳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胎儿先天之精的充盈、秉性淳厚、聪明健康有奠基作用。

逐月养胎法认为“欲子贤良,端坐清虚”,保持宁静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孕妇情志的安定。

②倡导孕妇饮食调理

首先,孕妇宜饮食清淡,营养丰富,为气血化生提供充足的原料。

其次,饮食有节。
一者,节制进食量。在“逐月养胎法”中明确指出,孕妇在妊娠第四、五、八个月时宜“节饮食”“无大饥,无大饱”“无辄失食”等。妊娠中后期,由于早孕反应的结束和胎儿的迅速生长发育,孕妇食欲较好,如果不加节制,进食无度,会导致体重增加过快,容易导致胎儿过大,增加难产概率。

二者,孕妇应注意饮食卫生,“不食邪味”等。

三者,饮食要寒温适度。妊娠期间,阴血聚冲任以养胎,机体常处阴亏阳亢状态,孕妇常喜食生冷。但贪寒喜凉最易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则气血化生不足,有损胎儿发育。

② 重视孕妇起居调摄

孕妇妊娠期间的居住环境以简静为主。
应选择一个朝向比较好的房间,保持房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清洁卫生,避免噪声污染。

孕妇应谨避寒暑。
妊娠期孕妇精血聚冲任以养胎,抗病能力较低。因此,《妇人大全良方》“逐月养胎法”中明确指出,怀胎四个月时应“洗浴远避寒暑”,五个月时“必厚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七个月时“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

孕妇应劳逸适度。
逐月养胎法提出,怀孕早期以静养为主,辅助以简单的散步等活动。怀孕中期和晚期,孕妇可适量的参加劳动和户外锻炼,促使气血流通,强壮母子,有利于顺利生产。

孕妇应节制房事。
妊娠早期“阴阳新合”“男子勿劳”。现代临床研究亦表明,妊娠前三个月,胎盘尚未形成,同房容易诱发流产。妊娠后三个月,尤其是临产前一个月内性交,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子宫感染等,甚至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死亡。

“外象内感”说胎教

胎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母体内外环境,依据胎儿身心特点,对胎儿实施各种有益刺激,以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中医学对胎教的论述历史悠久,西汉贾谊《新书胎教》、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及唐代孙思邈《千金方》,都对胎教做了详细的论述。

陈自明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前人有关胎教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在《妇人大全良方卷九》中专设“胎教门”。应用“外象内感”理论阐述了胎教的重要性。

“外象内感”,意为胎儿在母腹中能够感应到外界的变化,外界的事物反映给胎儿,对其产生影响,即“子在腹中,随母听闻”。

因此,孕妇应尽可能待在安静、洁净的环境中,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做到“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

这种胎教思想,对现代优生优育也有实际指导意义。现代研究证明,胎教对婴儿的智力、听力和性格的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重视临产教育

陈自明提出:“凡妊娠至临月,当安神定虑,时常步履,不可多睡饱食,过饮酒醴杂药,宜先贴产图……备办汤药器物。”
他提倡在卧室内挂贴逐月胎儿位置变化及妊娠生理改变等有关内容的“产图”,注意饮食宜忌、起居劳役、情志调节及备办汤药器物。

陈自明记有“逐月服药将息法”,分别根据孕妇体质,列举有关调养汤药,尤其对足月临产时的养护药物。

产前强调养胎,养胎以养血为主,血养胎安,胎安产顺,对中医产科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节选自《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陈自明》。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陈自明》,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陈自明,字良甫,晚号药隐老人。生于南宋绍兴元年(1190),卒于咸淳七年(1271)之后。宋代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妇产科、外科名家。陈自明倾毕生之精力,潜心钻研妇产科及外科病证诊治;集宋以前之大成并附个人临证经验及家传经验方,编著《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管见大全良方》。其学术思想特点,如在妇科方面,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妇人病治以“补”“通”为法;在外科方面,强调“毒邪致病,气血壅滞,热毒内发”的发病观,倡导整体论治、内外合治等。陈自明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内容包括陈自明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

学术思想

陈氏对妇女的生理特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均进行了总结,可见其学术思想的概况。他强调了妇女月经的先天来源,突出了冲任、天癸与月经的关系,同时亦不忽视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在月经产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他还将妇女的生理发育和病理变化分为三个类别,即室女、已婚和七七天癸尽之后,即青春未婚期、已婚期、绝经期三个阶段,来归纳分析不同的病证。室女期,由于青春期的变化,思虑积想等情志变化为多,故其病多在心脾。而对于绝经之后的胞宫出血,则多考虑肝肾虚热。至于一般的月经失调,则认为多与冲、任、肝、脾有关。对于妇科诸病的病机,陈氏抓住主要病理变化,注重气血逆乱,经脉逆行,五脏功能失常,生化枯竭等方面,可谓治病求本。代表作 《妇人大全良方》继承和阐发《黄帝内经》脏腑经络等理论,并参阅《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妇人产育宝庆集》等文献而著成。全书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难产、产后八门,每门述数十证,论后附方和医案。认为肝脾损伤是月经病的主要病机,并重视对经症的辩证论治,称:“凡医妇人,先须调经。”“经脉不调,众疾生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经血常以三旬一见,若遇经行,最宜谨慎……经脉不行,多致痨瘵等疾。”治疗立温经、通经、调和营卫、滋养血脉等方法。提供了治疗途径。该书将带病以形色分青、白、红、黄、黑5种,认为多“经行产后风邪入胞门,传于脏腑所致。”对不孕症指出了病因病机及治法,认为由劳伤气血,经血闭涩或崩漏等原因引起,治宜养血补血为主。论妇人风痹手足不遂证时称:“盖诸阳之经,皆取于手足,循行肢体,因气虚风邪所客而为患。”认为妊娠恶阻由胃气怯弱,中脘停痰,认为妊娠心痛由风邪痰饮交结所致等。

后世影响

陈自明在妇产科、外科方面的学术成就,对后世有相当大的影响。明代医学家对他有高度的评价。如王肯堂说:“《良方》出而闺阃之调将大备矣!”王肯堂的一部《女科准绳》,十分之六七取材于《妇人大全良方》。薛己则认为,陈自明的《外科精要》“诚有以发《内经》之微旨,殆亘古今所未尝道及者”。明清两代妇科著作,如萧赓六《女科经纶》、武之望《济阴纲目》,无一不以陈自明的著作为依据。此外,他在写作《妇人大全良方》过程中,引用不少古代医著内容,其中有些已为佚书,如《梅师方》《救急方》《必效方》《斗门方》《古今录验》《小品方》等,为后世保存了宝贵的资料,这是陈自明在文献学上所做的贡献,值得重视。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陈自明》,主编:相宏杰,闫石。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古术新知——源于《黄帝内经》的刺骨疗法

● 有趣的“体质地域分类法”您了解吗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