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中医,紧急时可以救命
《遇见中医》读后感
樊飞燕
正如《遇见中医》所述,生命,是一场盛大又奇妙的遇见,如同《遇见中医》,遇见陈权老师。
那天,我计划去接慕可(女儿)放学,一看时间还早,想想很久没去老朋友谢姐那了,正好在她办公室,遇见《遇见中医》作者陈权老师跟谢姐聊天,谢姐一见我来,立马拉着我的手,拿起她手边的那本《遇见中医》语重心长的介绍着陈权老师,“这位是这本书的作者,我推荐给我身边的朋友都要看这本书,里面内容值得每个人学习,紧急时可以‘救命’的书”。
我接过这本白色的封面上隐约山水图画的书籍,边翻阅边静静的坐在旁边听他俩的对话,我抬头打量着书的作者:气定神闲、面色和润的面容,声音和悦娓娓道来的神态。看着谢姐频频点头、目不转睛的聆听着......
我翻阅着《遇见中医》,打开映入眼帘的两行字:经方与师徒传承故事,散文式养生科普作品。开篇:新冠肺炎……
《遇见中医》三十九篇文章,分三个部分:辑一:负笈随师,辑二:斯人苦疾,辑三:医国归兮。每篇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贴近生活,很有画面感,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阅读后收获满满,禁不住要跟身边人分享几个深刻故事和体会。1故事一:作者和他师父之间的故事。
摘录内容:
面对杨教授他的师父,作者又一次不安的提出“我年过不惑,医学基础薄弱,能否学好?”
杨教授当即肯定地说:“当然能!你学医是为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有这样的信念,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支撑。学医的年龄不是问题,兴趣才是。仲景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齐生,学医救人,不求悬壶天下,自救也是好事。
《学记》言:“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口传心授中,传承的不单是知识和经验,亦是信念和情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漫长的一段年月里,师父的诊室对我来说始终是开放的课堂。
读后感悟:
名师才出高徒,师父的信念影响着每个徒弟,鼓励相信给了学医之人无比大的动力,很多时候在接触一门学科的时候内心总觉得难,实际只要发心正确,自己无比热爱就一定能学成,就像作者有师父的鼓励,为了更好的听中医经典的课程,买了头戴式无线蓝牙耳机,在晨跑、行路、烹饪时都在聆听音频,每天都在与时间竞逐。车站、机场、旅途中,睡前、醒着不是在看书,就是听音频。
在师父的言传身教下,在每天不舍分秒的学习中,他感觉学医似乎没有那么难。每多读一页书,每多理解一条条文,每多记住一个处方,都感觉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些。
2故事二:《小柴胡汤》
摘录内容:
小柴胡汤,为仲景千古名方,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貌不惊人,但常常有意料之外的疗效。
堂姐的无法入睡,母亲暴晒后的疑似感冒,叔叔的胃癌辅助治疗,表妹的经期感冒引发崩漏,都用了小柴胡汤。
师父杨宏志教授在美国SCI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报告《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自然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研究》,小柴胡汤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梳利三焦。
读后感悟:
在平常中,我们对于认知非常有限,仅仅是把小柴胡定义在感冒的用药上,其它治疗一无所知。
3故事三:《何为孝?》
摘录内容:
《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言:“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
中风,居我国导致死亡原因的首位,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中风急救和预防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科普知识。
中风,是由于正气亏虚,或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的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淤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仲景根据病情轻重把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中风的黄金抢救时间是发病后3小时内,时间越长救治的难度越大。血拴和淤血就会越堵越多,当血拴和淤血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造成终身的残疾,甚至死亡。
中风救治方法: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切不可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速患者微血管的破裂;原地平躺并注意保暖,将麻痹一侧朝上横卧,以免呕吐呛到导致吸入性肺炎;解开紧身衣物,如皮带、胸罩、领带等,以利于呼吸。在医护人员到达前先用无菌注射器针头实施放血,如果没有医用针具,可用缝衣针、大头针、剪刀等尖锐物代替。有条件可用火烧或酒精消毒尖部,针刺患者的十宣穴(十个手指指尖处)并用手挤压帮助出血。
宋代孙思邈:“邪病大唤,炙手十指端,去爪甲一分,一名鬼城。”所谓十指连心”心主神明,人的每根手指都有经络,经过四肢直接与头部相连,针刺十宣穴可刺激大脑里的不同的经络和神经中枢。另放血可以起到舒缓血管压力,开窍通闭的作用。因此,在黄金抢救内刺激十宣穴和放血的方式来抢救中风患者,往往达到血出痹除的显著效果。放血的同时应尽快服下一颗安宫牛黄丸,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吴瑭著作《温病条辨》与紫雪丹,至宝丹并称为“中医急救三宝”并被奉为三宝之首。
读后感悟: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总结
我如饥似渴的把书看完,合上书的那一瞬间内心欢喜愉悦。
《遇见中医》有经方数十个,包罗万象,对父母、孩子、男性、女性常规的病症都有详细的阐述和记录。
《遇见中医》激发了我对中医了解的浓厚的兴趣,甚至都可以感觉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好父母的老年生活,照顾好孩子的成长,中医不仅博大精深,其血脉中也贯穿着传统儒家社会沉淀的至真至善的信念和哲思。
今天提笔写下我的读后感,希望更多的朋友可以读到《遇见中医》这本书,这本通俗易懂救命的书籍,人生无常,病毒无情,让我们与家人彼此守护!幸福祥和!
樊飞燕
读者,传统文化传播者,湖南城市标识缔造者,湖南省优秀企业家,湖南伟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省工商联女商会副会长。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遇见中医》,点击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学习中医,特别是学习经方的经历的自述,用39个小故事娓娓道来自己从一个非医学专业背景的“业外”人士到参加中医师承学习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跟师学习过程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悟。既可以给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提供了一些学习中医的门径和思路,又为大众读者提供了很多实用、中肯的养生建议。特别是在该书出版审稿过程中正值新冠肺炎突然暴发,作者有感而发,临时增加了两篇文章。
作者简介
陈权,1971年出生于湛江,定居于广州,为家人苦疾不惑之年拜师研习中医,师承于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大学博士后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中医科大科主任杨宏志教授。
编辑推荐
国医大师孙光荣为本书题词,经方大师冯世纶、黄仕沛倾情作序推荐。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樊飞燕,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文中插图均为蒙建光创作。,欢迎投稿唠嗑。
● 遇见中医:认识师父的第六天,我就开始跟诊
● 遇见中医:以另一种方式,与癌症和解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