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子专治出血性疾病,还能升血小板!
泻心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又称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汤。
【组成】大黄10克 黄连 黄芩各5克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顿服之。
【功用】泻火解毒,燥湿泄热。
【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医宗金鉴》: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直泻三焦热,热去而吐自止矣。
《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经方家黄煌教授的一则医案:
没有想到S 先生的血小板升得那么快,短短1个月不到,居然从2.5 万飙升到6 万!而且,体力明显改善,原本爬1 层楼就气喘吁吁的他,现在可以轻松地上5 层。
S 先生是个近50 岁的壮汉,2 个月前因为疲劳查出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均降低,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求助于中医。他喜健身,体格壮实,但脸色黄暗,疲劳气短,舌淡苔白边齿痕,但脉滑利,眼有神。我用的是泻心汤合四逆汤:生大黄10g,黄连5g,黄芩15g,制附片30g(先煎1 小时),干姜5g,炮姜10g,炙甘草15g,7 剂。此方服用20 剂后,不仅血小板上升,而且S 先生感到体力增进,能做家务了,也不心慌气短了,睡觉时手足较前暖和。我告诉患者,这个病难治,还要继续服药,观察疗效。
泻心汤合方升血小板,S 先生不是先例。记忆里,我曾治疗过一位体育老师,体型体貌与S 先生差不多,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肤暗腹泻,用泻心汤合附子理中汤,药后1 周血小板迅速上升。去年在山东接诊一男子肝硬化肿大,血小板减少,齿衄、口腔溃疡屡发,用泻心汤与黄芩汤隔日分别服用,1 个月后血小板完全正常。另外,我还用泻心汤与黄连阿胶汤合用治疗多例女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止血效果不错,血小板也随之上升。
泻心汤是经典的止血方,后世沿用至今,疗效肯定。但是,其止血的机制还不是非常清楚,现在看来许多吐血、便血、月经过多的背后,大多存在着血小板的异常,我在临床也观察到泻心汤有升高血小板数的效果。但是还不够,还需要各位临床医生的共同观察,并需要实验室的配合。寻求经方取效的内在机制,对于建立经方应用的现代规范,无疑是十分需要的。
本文摘自《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第2版)》,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临床篇》所收录的医话,大多是黄煌教授这十余年来诊余感想的实录。医话所涉及的案例或是其用药思路与经典原文切合,对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帮助;或是这些案例的方证识别有特点,可以启发读者;或是那些现代的疾病按照经方的思路用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值得总结。这些医话文字,都是从黄老师心底流出,鲜活生动、平和实在,阅读时在收获知识、启发思路的同时,也会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新修订的第2版主要增加了黄老师近两年写的医话,相信依然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作者简介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教授、院长。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其中尤以经方体质、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
他的学术观点鲜明且有新意,结合临床紧密,实用性强,许多著作多次重印,并被译成英文、德文、日文、韩文出版。他曾多次赴美国、德国、法国等国讲学,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著名中医学者。
代表性著作有《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经方的魅力》《药证与经方》等。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第2版)》,作者:黄煌。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给大家推荐一个补益身体的妙药!
● 遇见中医:中医“粥疗”治病,你听说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