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组】袁琳——让中国传统医学亮相世界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
袁琳——让中国传统医学亮相世界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说过“马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在这里恐怖袭击频发,维和人员伤亡率最高。我作为中国第五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唯一一名中医专业的医师,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齐鲁内科时病流派传承人,当踏入马里的那一刻起,就暗下了决心要让中国传统医学在马里维和任务区闪亮登场。
在联马团中国二级医院,我实施了拔罐、艾灸、针刺、推拿、耳穴贴压等五大中医疗法。接诊晕动病、遗精、偏头痛、颈椎病、网球肘等病种10种,为联马团民事副主管等高层管理人员等200余人次提供诊疗服务,让中国传统医学走出国门,亮相马里,受到联马团官兵一致好评。
马里维和任务区气候酷热,板房内空调常年处于制冷状态,寒邪易侵入人体;任务区北临撒哈拉沙漠,风沙肆虐,存在外感风邪;任务区雨季湿热,湿邪易侵入人体。
在维和任务区存在风寒湿之邪气入侵人体的病因病机,所以很多维和人员会出现颈椎疼痛、肩部疼痛、腰部疼痛等症状。到达马里任务区后,我仔细分析任务区环境特点,并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拔罐治疗方法,在背部膀胱经走行区进行拔罐治疗,达到祛寒除湿、疏通经络、消肿止痛、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效果。不同国家的患者对火罐有不同的反应。
一位美国军官说,第一次火罐治疗感觉很新奇也很神奇,缓解了疲劳和疼痛。埃及士兵认为拔罐治疗非常舒服,晚上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对德军一名具有严重晕动症的伤员,我采用耳穴贴压疗法,用一个个小小的药丸贴在耳廓肾上腺、皮质下、胃等相应穴位上,通过按压,缓解晕动伤员的恶心、头晕等症状,操作简单,没有创伤,起到了“小药丸、大作为”的良好效果,让外军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诗经》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孟加拉国一位军官背部疼痛,我给他制订了艾灸肩井、天宗等穴位,配合推拿的治疗方案。痊愈后的孟加拉国军官说:“艾灸条就像一个大号的雪茄烟,我要把它神奇的疗效介绍给更多的战友。”
八段锦在宋代之前就广为流传,明清时有较大发展,是我国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针对维和警察巡逻次数多,心身压力大的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教授维和警察习练八段锦,缓解了他们的压力,放松了身体,愉悦了心情,改善了睡眠。
埃及一名士兵病理性遗精,出现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症状,我通过针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配合艾灸志室等穴位,达到补肾益气的作用,治愈了患者的难言之隐。古籍记载伏羲“尝百草而制九针”。中国是针灸等中国传统医学的发祥地,我们只有在继承传统针灸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针灸治病的机理,才能使针灸学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能保持针灸医学的国际领先地位。
目前,在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中医学,尤其在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等国成立了中医学院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让中国传统医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的中医药故事”有奖征文活动专业组复赛作品。作者:袁琳。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