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论证会议成功召开

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论证会议成功召开

点击箭头处“”,哦!!

2021年1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线上论证会议成功召开。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编审,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姚应水教授,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王飞教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燕教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胡旺平教授以及院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教师代表和人卫社相关编辑等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杜贤总编辑代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对出席线上会议的各位院校长、教务处长和专家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围绕教材建设的重大背景、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历史沿革和新一轮教材建设的思考等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和要求:

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编审致辞并讲话

一、教材是国之大者,国之重器

从2005年人卫社启动全国首轮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开始,16年我们跨过了四轮教材建设,现在进入到第五轮,适逢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鼎盛时期。为此,我希望今天的会议能够产生丰硕的成果,再续辉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性时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顶天和立地的人才的建设。立地的人才建设,就是我们高职高专教育要来承担的最为重要的教育体系。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由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贯穿始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五大体系构成。在其中,教材至关重要,而且成为重要的综合课程、教学管理和思政的平台、载体与抓手。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的教材建设,成为了我党和国家政府、行业学会协会以及各个院校、各家出版社高度重视的主题出版工程以及最为重要的政治、学术、学科的重要使命。因此,人卫社高度重视教材建设。

大家都知道,在1953年6月1日人卫社建立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担当起国家教材建设的重任。从1953年到现在,我们推出了临床、中医、药学、护理、康复、检验等系列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教材,到现在我们出了2500多种教材,成为我们国家教材建设的重要阵地。在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的评选中,人民卫生出版社58种教材获得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中,位居国家级出版社第二和医药卫生领域第一。在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方面,由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陈建章教授主编的《中医内科学》和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郑小吉教授、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金虹教授共同主编的《药用植物学》获得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标志着我们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进入到国家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人卫社的教材建设要承担起国之大者、国之重器、人才培养、国计民生的重任。

二、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
发展历史

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卫生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国家教材的建设。从1953年开始,人民卫生出版社就担当教材出版重任。尤其在中医药教材方面,在1956年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相继成立的时候,1958年我们就推出了首版试用的18种中医药本科教材,开创了中医药教材建设63年的历史,后续各版由于专业调整,调整到了其他出版社。1981年,卫生部成立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面组织规划国家的卫生教材建设。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又陆续出版了四轮中医药本科教材,包括王永炎院士、张伯礼院士和国医大师、教学名师等都参与到我们中医药教材建设中,现在有200多所院校40多万学生在使用和学习中医药本科教材。2005年,在卫生部的领导指导下,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得到了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大力推动,我们和以吴恒亚校长为首的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学会共同主持启动了首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

从2005年第一轮6个专业63种,到2010年第二轮7个专业89种,到2014年第三轮7个专业91种,到2018年第四轮6个专业83种,涵盖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护理、康复、医学美容技术六大专业80门教材。以《中医内科学》《药用植物学》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为重大成果,我们历经16年,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和开设中医高职高专教育的综合性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推动了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们也迎来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时期,如何通过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来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构建起关系国计民生最重要的保障体系、最基本的医疗体系,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要体现中医药历史的担当、文化的担当、科技的担当、健康的担当。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来推动新一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就摆在我们200余所开设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的院校和16万在校生的面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材为根。因此,要以教材建设为抓手来推动我们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教材为抓手来推动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和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这就是我们高职高专教育的“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

三、“十四五”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
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考

我们要构建国家规划教材,就是要实现高质量的教材推动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重任。结合人卫社68年来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模式,结合国家目前面临新的发展格局、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阶段,中医药事业面临着5000年来最辉煌的、最重要的发展时刻,以及职业教育进入到高质发展的历史时期,为了担负起健康中国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实施以及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重任,我对新一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提出以下九个方面的希望和要求。

1.国之大者,勇当使命 教材是国之大者、国之重器,是体现国计民生、人才为先的重要抓手。希望在座的各位院校长,各位教务长,各位专家教授,以及全国各院校专家教授,高度重视,勇当使命。要把教材建设作为院校的学科建设、学校的品牌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改能力创新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抓手,积极地参与到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参与到今天的战略研讨和未来的调研、论证以及编写团队遴选、评审委员会申报工作中。

我们要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建设的模式:国家委部局领导,医教协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相关教材建设指导委员和评审委员会把关,院士、国医大师、名老中医指导,院校党委严格审核推荐,专家教授编写,人卫社出版的八大环节的机制和流程来遴选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人选。我们将以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委员会为基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原则,遴选全国专家教授共同组建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来担当起本轮教材的顶层设计、宏观规划、系统协调、内容把关、教材审定和教材出版后的宣传、引领和师资培训。把一切学术的、专业的、科学的问题交由评审委员会来研究、论证和解决。同时经过课程体系的研究,来确定新一轮教材的品种,按照主编权威性、副主编代表性、编委地域性原则,遴选各门教材编写团队,推动新一轮教材建设。

2.课程思政,以德树人 要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贯穿教学始终,贯穿教材编写的始终,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因此,教材建设是意识形态、政治方向、科学把关的重要载体,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色基因、职业精神、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建党精神、抗疫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融为一体。要从教师队伍开始,做到立德树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把控;同时在遴选主编、副主编时,要坚持政治方向、政治审定、政治把关、政治站位,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理念。

3.紧扣目标,遵循规律 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已经走过了16年历史,历经四轮教材的洗礼,几代院校长、专家教授倾心打造、无私奉献。我们已经初步构建了相应的教育体系和教材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教育部成立了教指委,制定出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教学标准。卫生部和教育部后来成立了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在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所以我们的教材一定要按照教指委和行指委的要求来推动,紧扣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材编写内容;同时要遵循相应的职业教育标准,包括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吸收中医药传统的学徒制教育模式,以及16年来各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材建设理念。最终形成融合国外经验、国内经验、中医药人才成才的模式和历版教材建设经验为一体的新一轮教材体系。

4.传承创新,突出特色 前四轮教材我们已经形成了新理论、新技术融为一体,纸数融合的创新模式,第五轮教材要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传承传承创新,此外还要突出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技能和技术的特色、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色。

5.课程优化,系统创新 我们要根据调研情况进行课程优化,基础课程、桥梁课程、专业课程、核心课程应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优化。我们经历了百年未有的重大疫情,带来了新的战略性的思考、教育的思考、医教协同的思考。我们要把公共卫生的理论和临床医学结合,基础学科理论和临床学科理论结合,医学人文和医学技术结合,中医和西医结合,中医技术和工学、理学结合,以及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结合,这是我们新的话题。特别是涉及医学人文、传染病防治以及公共卫生的思想理念,在第五轮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体系中要全方位凸显。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三药三方”等。课程的优化决定了教材的优化和教材的品种,同时一套教材又构成一个体系。要淡化学科意识,注重学科资源的整合,通过课程优化,形成整个课程体系。

6.注重三基,突出技能 “三基”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生教材更注重思维模式和高深的理论,本科教材更注重知识和理论,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知识应做到必需够用即可,不能拓展太多。打通中职中专、高职高专、职业本科、职业研究生这个职业通道,这就是我们“三基”的前两个基本。因为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应该凸显技术和技能。因此要以能力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目标,全面拓展教材的内容。

7.岗课赛证,融通育人 岗课赛证体系是目前教育部高度重视和推动的,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元”育人理论,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岗位设置,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课程设置,根据课程中技术的基本需要进行技能大赛的设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技能培训。最后要以准入证、职业证、上岗证来推动融通育人;并且要通过订单式的培养和学徒制的培养,以及“1+X”证件的制度模式来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体系,我们的教材也要有所体现。

8.纸数融合,立体配套 在前四轮教材网络增值服务、纸数融合的基础上,第五轮教材要实现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网络课程教材全方位的打通、结合、融合,尤其是要将大量的技术操作、工作环境、现场设施的教学教育视频融合到教材中,形成一个立体配套的教材体系,形成技能和技术的融合、教学的融合、教考的融合。

9.高质教材,高质人才 要实现高质量的教材,首先要从高质量的论证会开始,形成高质量的新教材的整体战略框架。同时要评选出高质量的评审委员会,论证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教材品种、教学目标编写计划和编写要求,遴选出高质量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召开高质量的主编人会、编写会、定稿会,进行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文稿定稿、编校出版流程,高质量的出版。最后形成思想精深、内容精准、技术精湛、图文精美、新媒精彩、制作精良的“六精”的教材,最终实现“老师好教,学生好学,毕业后好用”三好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起高质量的教材体系,加快建设现代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推动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才建设、健康建设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作出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学生、出版人应有的贡献!

姚应水教授代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讲话,对出席今天会议的杜贤总编辑、对长期以来支持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各位院校长、教务处长、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就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的启动工作,提出新一轮教材要对接行业需求,更新教材内容;注重职业特性,彰显职教特色;创新教材形式,深化融合发展;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教材质量。

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姚应水教授讲话

随后,四川高等中医药专科学校校长王飞教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燕教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胡旺平教授等与会专家围绕中医药高职教育发展趋势、课程思政、课程设置和新一轮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四川高等中医药专科学校校长王飞教授讲话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燕教授讲话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胡旺平教授讲话

会议高效务实,取得圆满成功。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暨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教材即将于近期启动,并于2024年启动编写,作为2024年秋季教材使用。

线上会议会场

END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