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气养生——大暑
请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张湖德等
编辑/李剑光 孔烈
【小编按】今日大暑,再加上近日天气闷热异常,小编就唠一唠暑伏天的养生之道,顺便推荐几道大暑营养餐,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简介】张湖德,著名中医养生、营养专家,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顾问,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特聘专家,中国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著名医学科普作家。
暑,炎热也。每年斗指丙,太阳黄经120即为大暑。此时正值中伏前后,酷热多雨,许多地方气温高达40℃左右。
1.长夏重在养脾中医所讲的脾用西医学的概念来说,主要包括脾脏、胰脏以及消化系统中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等。脾最主要的作用是“运化”和“升清”。脾的“运化”是指将人所摄取的饮食运行消化。其中精华的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使其送往心肺而转输到全身;糟粕则从大肠、膀胱而排出体外。中医认为人体的营养来源于脾,把脾称之为“后天之本”。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夏天要注意养脾,其一,脾位于人体中部,按中医学所划分的季节,长夏正是一年之中,将人与自然相配时脾正好与长夏相配,故有“脾是长夏”之说。其二,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其三,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而生冷食品易损伤脾肾,造成“脾失健运”,因而注意养脾十分重要。其四,有很多人容易在夏天出现“疰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没有精神,而通过养脾则往往达到开胃增食,精神振作的效果。
2.长夏多吃酸菜好酸菜多用青菜、白菜、萝卜等蔬菜腌制而成,用它来煮鱼片、猪肝、瘦肉等,鲜美可口。同时,酸菜也是一味良药,它性温味酸,略有辛味,含有醋酸、乳酸等多种有机酸,能促进胆汁分泌,刺激胃壁,增强胃肠蠕动,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旺盛,同时,能舒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人体糖及脂类代谢,有利于肌肉中乳酸、丙酮酸等物质的分解。因此,用酸菜内服外用具有消食醒脾、祛湿解毒、理气止痛、活血消肿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酸菜是各种“湿邪”的克星,可以用它治疗因“湿”引起的疾病。
湿邪常导致湿疹,黄水疮等皮肤疾患,用酸菜治疗可起到解毒除湿、消炎收敛的力效。
湿疹可用酸萝卜200克加蜂房60克,水煎沸25分钟,冷却至50℃过滤,洗患处。治黄水疮、脓疱疮在前方基础上加大蒜3个、白矾20克同煎外洗。此法尚可治疗脚癣、手癣及其他皮肤病,每天1次,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湿邪侵犯经络,常导致关节酸痛、冷痛、肌肉疼痛、麻木等,可遍及全身肌肉、四肢和腰部。对这些湿邪阻滞经络的疾病,可用几个酸萝卜(选鸭蛋或鹅蛋大者)煮沸20分钟后,取出趁热在患处不停地反复滚来滚去,冷后又换另一个热萝卜,一般进行20分钟左右,每天1次。这种方法综合了酸的作用、热敷和按摩作用,可达活血通经、除湿祛寒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湿邪常易侵犯脾、胃、肝、胆、肾、膀胱等脏器,用酸菜治疗常有良效,特别对因肠道疾病和感冒引起的湿困脾胃者疗效最佳,具有醒脾开胃、帮助消化的功效,其常见的脘腹痞胀,消化不良、口淡无味、舌苔白腻的症状可很快消失。例如取酸菜200克煮鲫鱼1~2条内服,每天1次,连服数次。有气胀者可加入枳壳15克,体虚者也可用酸菜煮瘦肉内服。对肝胆疾患引起的胁痛胁胀、口苦口干、舌苔黄腻者,可用酸菜150克煮猪肝100克、鲜蒲公英50克内服,每天一次,有较好的清肝胆、除湿热作用。对因肾、膀胱疾患所致的腰痛、尿黄尿痛者应清热除湿利尿,可用酸菜100克煮猪肝、瘦肉各50克加金钱草、车前草各30克,有肾虚症状加入杜仲12克,煎煮后喝。
3.健胃解毒,香菜最好香菜性温,味甘、辛;入肺、脾二经,具有发汗透疹、解毒,理气、健胃的作用,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小儿风疹透发不畅,成人流感,以及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堪称是一味良药。
解毒——香菜具有健胃、祛风解毒、促进周身血液循环的作用。食用香菜籽,能解诸毒。
增进食欲——香菜含有香精成分,可以刺激胃而促进消化,增进食欲。胃寒、体力衰弱、食欲不振的人,每天宜适量吃香菜。
注意,香菜不可多食或久食,否则令人多忘、昏目耗气损精神。口臭、胃溃疡、脚气患者忌食。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皮者,均应忌食。
4.美味良药话鲤鱼中医认为,鲤鱼味甘性平,功能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治疗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
鲤鱼治病,早有记载。李时珍论及鲤鱼的烹饪方法有醋煮鲤鱼、赤小豆炖鲤鱼、鲤鱼煮粥服三种方法。四川民间有道“天麻鲤鱼”:取鲜鲤鱼500g剖腹,加入天麻15g,茯苓10g,川芎5g,蒸熟后,再配入少许盐、酱油、姜、葱、白糖,熬3~5分钟,有补脑宁神、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归纳起来,鲤鱼的药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下水气、利小便、消水有殊功。鲤鱼用于消水,已有悠久历史。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即有治“卒大腹水病”之“鲤鱼赤豆汤”,还有配茯苓、泽泻、桑根白皮组成的方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介绍了鲤鱼用醋煮食、和赤小豆煮食,以及酿白矾、泥包煨、为粥食等消水食疗法。
(2)临床结合辨证,鲤鱼可广泛应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及黄疸等。如慢性肾炎、脾肾两虚,兼有浮肿腹胀者,用活鲤鱼500g(去脏留鳞),商陆根10g入鱼腹内,加水煮成黄色浓汁,再加淡盐水调味服食,连用三五日,能收到攻补兼施、益胃利水的效果。
(3)健脾胃、调冲任,妇科为良药。如《备急千金要方》用鲤鱼配当归、白芍、白术、生姜等,治“妊娠肿大,胎间有水气”。经后人实践用治妊娠期间羊水增多症及水肿有良效。《太平圣惠方》用鲤鱼配苎麻根、糯米煮粥食,治胎动不安,配葱豉、生姜,治胎孕壅热、不能下食、心神躁闷。此外,还有配乌贼骨、芡实治体虚带下;配穿山甲、通草治产后乳汁不足等。
5.盛夏少食皮蛋皮蛋虽然好吃,但因为含碱性物质多,盛夏季节应尽量少吃。主要原因有三个:
胃内的胃酸,能杀灭许多微生物和寄生虫,而碱性物质能中和胃酸,降低了胃酸的屏障作用。
夏季气温高,肠胃功能较弱,胃酸分泌量也较少。
高温季节苍蝇多,细菌大量繁殖,食品污染变质机会增多。一旦胃酸被中和,就为致病菌敞开了门户。
吃皮蛋时,加适量醋,是中和碱性、保护胃酸的好方法。
6.“苦夏”一定要多吃点苦消除苦夏,除了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清淡少油,适当增加一些天然苦味食品。西医学证实,天然苦味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苦味食物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是生物碱、苦味呔、尿素类等,它具有燥湿和泻下之功。因此,营养学家建议,夏季宜吃些苦菜、苦瓜、苦笋、茶叶、苦杏仁等食品,能起到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
苦菜苦菜是一种很平常的野菜,但其含有的丰富维生素是一般的栽培蔬菜所不及的。据科学分析,苦菜还含有甘露醇、蜡醇、胆碱等多种成分。医学证实,苦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白血病细胞也有抑制作用。
苦杏仁据西医学研究,杏仁含有“苦杏仁苷”,它可以在人体内分解出微量“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故可止咳、平喘,又因其含有丰富的脂肪,所以能润肠通便,适用于伤风感冒所引起的咳嗽、痰多、多喘、老年人便结、产妇产后便秘症。
苦饮料包括苦丁茶、绞股蓝茶等。绞股蓝茶,对于那些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因烟酒过量而导致咽喉不适,声音嘶哑和虚火上升的人们,尤为有益,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更把它视为“指定饮料”。此外,柿叶茶、核桃叶茶等,均有稳定血压、软化血管、美容护肤等功效,堪称营养保健型饮料。
苦丁茶中医认为,苦丁茶不仅能生津止渴、解腻爽口、增进食欲、调节体内代谢、散热、解毒消炎,而且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减肥抗癌、抗衰老等功效,可用来辅助治疗头痛、牙痛、目赤、热病烦渴、胸闷、乏力、失眠、痢疾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丁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肌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因此备受中老年人欢迎。
苦瓜苦瓜所以味苦,是它所含有的成分决定的,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从苦瓜中提炼出“奎宁”(又名金鸡纳霜,功能解热,是一种老牌治疟疾的药物),它才是导致苦瓜味苦的真正原因。
中医常用苦瓜作为单方治疗疾病,比如防中暑,可用鲜苦瓜两个,剖开去瓤、切片,浸入盐水中,捞起做苦瓜汤或菜食;患有皮肤疮疖,可将苦瓜一个,剖开去瓤、切碎,水煎服;患湿疹、痱子,可用嫩苦瓜或鲜叶,揉擦患处;将苦瓜种子炒熟后,研成细末,每日6克,1日3次,用黄酒送服,可治遗精、阳痿。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的全草,全国多有分布,既可作蔬菜充饥(多用嫩叶,凉拌、烹调均可),又可入药治病,不像有的野菜吃多了易引起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而蒲公英多吃不伤人,还可起到清热、解毒、缓泻、利胆、保肝、健胃、降血压、提神、抑菌、抗癌等作用。蒲公英根焙干研末冲服可代替咖啡,它营养丰富又有兴奋作用,日本已研制开发出蒲公英系列保健饮料和食品。
荞麦所含的苦味素有清热、降水、健胃的功效,能消食化滞,除湿解表,治疗肾炎、便秘。荞麦中还含有芦丁、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长期食用,对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病有一定疗效。
苦笋《本草纲目》记载:“苦笋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益气力、利尿、下气化痰,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其呈苦味的糖苷有刺激巨噬细胞生成的作用,该细胞有防癌解毒的功效;笋含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从而缩短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故苦笋有减肥和预防便秘、结肠癌等功效。
7.防中暑要少喝冰饮料炎炎烈日下汗流浃背,一杯冰水或冰饮料是个极大的诱惑。但专家告诉我们,冰饮料并不适合夏天解渴,而且大量饮用容易致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南庆贤教授说,有的人解渴爱喝冰饮料。其实,冰饮料中水分子大部分处于聚合状态,分子团大,不容易渗入细胞,而热饮料单分子多,能迅速渗入细胞,纠正细胞缺水的状态。因此,冰水或冰饮料的解渴效果反而不如热茶。而且,冰饮料虽然会带来暂时的舒适感,但大量饮用,会导致汗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引发中暑。
南教授指出,冰饮料、冰水、冷饮等的温度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20~30℃,大量冷饮进入体内,很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血管收缩、黏膜缺血,从而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和杀菌力,造成痉挛性疼痛,甚至导致腹痛、腹泻。
8.冰镇西瓜要少吃夏天吃西瓜前,很多人喜欢把它放在冰箱里,冰得凉凉的再拿出来食用。这样虽然嘴上舒服了,却会对脾胃和咽喉造成很大的伤害。
西瓜本来就是生冷性寒的食物,一次吃得过多容易伤脾胃,如果贪凉吃冷藏时间过长的冰西瓜,对脾胃的伤害就更大。此外,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冲淡胃液,从而引起消化不良,使胃肠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腹胀、腹泻。特别是在远行、剧烈运动之后,如果大量吃冰西瓜,胃平滑肌和黏膜血管容易出现收缩痉挛,引发胃痛或加重胃病。胃肠虚弱的婴幼儿和平时就有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等肠胃道疾病的人,最好少吃。
大量吃冰西瓜还可能引起咽喉炎或加重咽部不是。这是因为西瓜在低温下冷藏后,瓜瓤里的水分会结成冰晶,食用时口腔受到突然的刺激,使唾液腺、舌部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迅速降温,引起咽炎等不良反应。
9.大暑营养餐
益脾饼
原料:白术30克,熟枣肉250克,干姜6克,鸡内金15克,面粉适量。
制作:白术、干姜、鸡内金研成粉,合枣肉捣为泥,加适量面粉与清水,合面作薄饼,上火烙熟。
用法:细嚼慢咽,经常食用。
功效:温中健脾,消食止泻。本品中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性味甘微苦温,健脾燥湿,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干姜为生姜晒干所制,性味辛热,温中散寒;鸡内金为稚科动物鸡的砂囊的角质内壁,即鸡肫内黄皮,其内含有胃激素、角蛋白等,能促进胃液分泌,胃蠕动增加,排空加速,性味甘平,健脾消食,可消面、谷、肉食各种积滞;枣肉甘温,补中益气;面粉甘咸温,健脾和中。全方具有温中健脾,消食止泻的作用。凡因脾胃寒湿,中阳不振所致的饮食减少,泄泻不止者适宜食用。
本品性质偏温,中焦有热者不服食。
海米醋溜白菜
主料:白菜心500克,水发海米25克。
辅料:花生油50克,花椒油5克,酱油10克,白糖30克,醋15克,精盐2克,味精1克,水淀粉15克,料酒少许。
做法:将白菜心切成约2.5厘米长、1.5厘米宽的片,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炒锅上火,放油烧热,下海米和酱油、精盐、醋、料酒、白糖,加入白菜片翻炒,加水少许,待汤沸时,用水淀粉勾芡,放味精、淋花椒油,盛入盘内即成。
特点:此菜酸甜鲜香,味美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铁、锌、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素。
胡萝卜粥《本草纲目》
原料:胡萝卜50克,粳米50克。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成碎丁,与米同煮为粥。每日2次。
功效:宽中下气,健脾和胃。其中胡萝卜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根,别名红萝卜、黄萝卜。味甘性子,宽中下气,健脾化滞。据现代营养学研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突出,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它在小肠受酶的作用,能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维护上皮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及预防皮肤粗糙、毛囊角化、面生粉刺的作用。还含有维持皮肤健美的纤维素,可清理肠道、防止便秘。本品胡萝卜与粳米为粥,宽中下气,健脾和胃。
菱角粉粥
原料:菱角粉20克。
做法:菱角粉20克加水打糊,放入沸水中煮粥,加糖适量,日食2次。
功效:益肠胃,解内热。治中暑烦渴发热。
冬瓜虾仁汤
原料:冬瓜300克,虾仁50克,香油3克。
做法:将冬瓜去皮,洗净,切成小块;锅内添水,放入虾仁、冬瓜煮至熟烂,加入精盐、味精,淋入香油即可。
功效:大暑时节,冬瓜是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冬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冬瓜性寒,能养胃生津、清降胃火,使人食量减少,促使体内淀粉、糖转化为热能,而不变成脂肪。因此,冬瓜是肥胖者的理想蔬菜。同时冬瓜有抗衰老的作用,久食可保持皮肤洁白如玉、润泽光滑,并可保持形体健美。
此外,冬瓜还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不但解渴、消暑、利尿,还可使人免生疔疮。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虾仁营养丰富,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肉中含有丰富的镁,能很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并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虾肉还有补肾壮阳等功效。
玉米甜羹
原料:玉米50克,赤小豆30克,薏苡仁50克,蜂蜜30毫升。
做法:将玉米洗净,用冷开水泡发30分钟,研成玉米糊,与洗净的赤小豆、薏苡仁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煨煮至赤小豆、薏苡仁开花,调入蜂蜜,拌匀即成。当点心食用,用量随意。
功效:健脾祛湿,养血抗癌。适用于高脂血症、脂肪肝、习惯性便秘及癌症的防治。
【本文选自张湖德等主编的《<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营养食谱》,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目录”即可获取往期精彩文章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