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美国针灸二三事

美国针灸二三事

请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李永明 王守东 任晓艳
编辑/李剑光 孔烈

【小编按】小编之前发过一篇“聊一聊针灸在美国的那些事”,讲述了美国针灸现状和针灸执照的问题,阅读和转发量都很高。今天再发一篇,主要介绍针灸传到美国之后,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在美国用针灸治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希望大家喜欢。
-
此针灸已非彼针灸
目前在美国使用的针灸同中国的传统针灸已经截然不同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针灸已非彼针灸”了。那么,中国针灸术传到美国后,都有了哪些变化呢?
首先,在美国大多数针灸师是“只针不灸”,很多病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灸”。针灸的准确英文翻译应该是Acupuncture(针)and Moxibustion(灸),但后者很少使用,Acupuncture等同“针灸”是一种约定俗成。严格地说,在美国流行的是“针刺疗法”而不是“针灸”。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艾灸使用不方便,需要用火烧,即有火灾危险可能烧伤病人。艾叶燃烧起来的白色烟雾有很大的气味,附着在身上持久不消,对于天天要洗澡,讲究卫生的美国人来讲,很难接受艾蒿的味道。
艾蒿燃烧的气味很像“大麻”,曾经发生过针灸诊所隔壁的西医闻到针灸的艾蒿味,怀疑有人吸毒,便打电话报警之事。警察兴师动众,到针灸诊所进行一番调查,发现艾叶烧出来的味道虽然类似大麻,但艾叶的烟却不是用来吸入的,也不会像大麻一样使吸入者产生欣快感和成瘾,最后认定这是一场误会。
因为类似的原因,火罐疗法在美国也不经常使用,因为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烧伤。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体毛较多的西方人,尤其要小心,体毛若沾上酒精,非常易燃。在美国曾经出现过因拔火罐操作不当引起沾有酒精的体毛突然燃烧情况,造成患者背部大面积Ⅱ~Ⅲ度烧伤的事件。事故的发生,不但使患者造成了伤害,医生还要对患者赔偿,还有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针灸执照管理部门的处罚。
“只针不灸”和“只针不拔罐”也不完全准确,在美国的很多诊所,针灸师都使用一种“红外线治疗仪”,有的叫“神灯”,有的叫“频谱仪”,虽然其原理和疗效不尽相同,但这些治疗仪都可以发热,照射在患者的身上,其效果同灸法很相似。还有很多针灸师使用机械“真空罐”代替火罐,以减少危险。这些替代的灸法和拔火罐在美国还是较常见的,至于疗效是否同传统方法相同,还缺乏严格的对照试验研究。

对针灸可能传染疾病的解决
针灸针具的消毒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西方医学界的关注。医学界认为针灸针如果不经过彻底的消毒,会将病毒或细菌传染给病人。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注射器、外科手术器具及牙科器械一直是医源性传染病的重要途径,针灸针当然也不能例外。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针灸医生对此并不十分注意,很多医生常用的消毒方法,就是将针灸针在酒精中泡一泡,然后反复使用。也有的医生仅仅用酒精棉球擦一下,就算是消毒了。按照现代西方医学的标准,这种消毒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病毒和细菌可以在酒精中生存下来。正确的消毒方法应该是“高温高压消毒法”,还有一种指示胶带,贴在被消毒的容器上,如果消毒时间、压力和温度达到了,胶带会变色。
那么,针灸能传染肝炎吗?从理论上讲当然可以,任何同血液接触的器具如果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将所带的病毒或细菌传给其他病人。这是一个西方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B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国和亚洲十分流行,西方医学界担心针灸针能传染病毒事出有因,有人甚至猜测中国肝炎流行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经常针灸的缘故。在中国,一些针灸医生和非专业人士使用针灸针不规范,很多情况下消毒不严格,但据此推断针灸针能引发B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就有些武断了,至少没有严格的临床调查研究或试验证明针灸是肝炎流行的主要原因。的确有一些临床报道发现,不严格消毒针灸针可以传染肝炎,并怀疑有更多不知道的病例。可是也有研究报告比较长期针灸和不针灸的病人群,发现经常针灸的人患肝炎的比例反而更低,解释是针灸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针灸能传染艾滋病吗?从20世纪80年代起,这是一个人们更加关心的问题。同样,理论上虽然完全可能,但能够证实的病例极为少见。原因同传染肝炎有些相似,艾滋病毒在人体以外生存力很差,生存期很短,也很容易被灭活。针灸不同于注射器,是很细的实体针,所能沾上的血液和体液十分有限。临床上更让人们担心的是空心的注射器针,一但用于艾滋病人后,携带病毒的可能性要比针灸针大得多。一项研究表明,临床上医务人员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意外刺伤后,最后导致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不过千分之三,这个极低的比率远远低于人们的理论猜想。对于针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灸针意外刺伤导致传染的严格的临床研究报告。相反,由于针灸用于治疗艾滋病的很多临床症状有效,在美国,艾滋病病人看针灸医生很常见。很多情况下,病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者隐瞒病情。尽管被使用过的针灸针误伤的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灸针误伤造成医生艾滋病发病率高的报道。美国健康研究院资助的科研项目就有很多是针灸治疗艾滋病相关症状的疗效研究。
早期对针灸针传染疾病的担心后来转成一些人攻击针灸的理由。比如西方现代医学的代表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曾发表过多篇针灸可能传染艾滋病等其他传染病的报道,还发表过针灸导致气胸和X线诊断体内埋针的报道。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对针灸疗法负面的抨击,并没有影响针灸在西方的应用,反而导致了两件好事的发生,由此推动了针灸在西方的普及。
第一件事是,几乎所有美国官方针灸执照发放单位都规定,执照针灸师必须参加“洁针技术培训”,并通过考试。所谓“洁针技术培训”实际上是简单的无菌针灸操作程序和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的培训。美国针灸基金会(National Acupuncture Foundation)等有关机构为此特别编写了一个手册(Clean Needle Technique Manual forAcupuncturists: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the Clean and Safe ClinicalPractice of Acupuncture),其中包括如何进行针具消毒和临床扎针的注意事项,等等。参加培训者需要先听课,然后在教员指导下操作,最后参加一个简短的多选题考试。如果一次没通过,还可以重复再考,直到通过为止。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培训和考试,从根本上解决了医学界对针灸师消毒问题的担心。
第二件事是由于对针灸针可能传染疾病的担心,促进了一次性针灸针的使用。现代金属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消毒方法的现代化,使大量生产一次性不锈钢无菌针灸针变得非常容易,成本也很低,每百支针灸针零售价格在2~5美元之间。按照每个病人平均用针10~20枚计算,每次针灸治疗针具的成本费应该不足0.5美元,对于每次治疗收费几十美元的针灸师来讲,构不成经济负担。相比之下,在中国由于针灸收费很低,一次性针灸针普及遇到的问题是成本太高。
对于传统针灸师来讲,一次性针灸针的另一个问题是针的质量和手感问题,很多人觉得一次性针灸针太细软,操作使用手法使不上力,不能发挥传统针技。商品市场的自由竞争也推动了针具的进步,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有些厂商不断研究新的针具产品,推向市场。美国市场上就可以见到许多不同的针灸针,各有特色。一些产于日本和韩国的一次性针灸针因质量上乘,很受针灸师欢迎,而中国产的针灸针多属于物美价廉。
在美国作为针灸师,在接待新患者的时候,一般可以进行如下解释:“现在所用的针灸针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扔掉,每根针只用一个穴位,所以,针灸不可能将其他人的病传染给你,也不可能将你身体一部分的病传到另一个部分。”听了这样的解释,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可以接受,完全消除了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
对针灸可能传染疾病的担心,在美国针灸普及后很短的时间里就被彻底解决了。目前,包括反对针灸的人士在内,几乎没有人再提这个话题了。

针灸带来的疼痛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针”同“痛”是连在一起的,很多西方人第一次听说针刺可以止痛,都觉得难以相信。英文中针和针刺也经常用来表达不舒服的感觉,比如pins and needles(异样感觉)、on pinsand needles(如坐针毡)等。在一般人想象中,针刺一定是非常疼痛的疗法,以痛治痛好像不大合乎情理。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国医生和中医学院的学生也认为,针刺治疗会引起疼痛,疼痛本身是治疗的一部分,这也符合西方人所说的“No pain, no gain”,可直译为:没有疼痛就没有收获,要付出代价才能有收获。
但是在西方人的医疗理念中,医生是不应该给病人造成疼痛的,病人在医生的照顾下也不应该有疼痛。同中国医生相比,美国医生在用镇痛剂、麻药、麻醉术方面要比中国医生大方得多,很多在中国不用麻药的医疗检查和治疗,比如生小孩、下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补牙等,在美国都要用麻药,至少可以由病人选择要不要用麻药。美国癌症学会还主张,对于癌症引起的疼痛,不必顾忌药物成瘾等副作用,只要病情需要,就可以给病人大量使用吗啡类镇痛剂。在美国受过医学教育的医生都知道,病人的疼痛感觉还会因种族和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相比之下,中国人对疼痛的耐受力应该算是比较高的。因此,针灸治疗如果会引起明显的疼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普及应用会遇到很大障碍。
那么针灸是否可以做到无痛呢?这是现代针灸疗法面对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西医发明麻药也不过百年历史,在此之前,任何手术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古代中医针灸同样如此。可以想象,当人类还没有发明锋利、精细、结实、耐用的不生锈的钢针之前,使用粗大的金属针扎入人体时,一定会引起疼痛,更不要说使用竹签、木针、砭石等“针具”刺入人体治疗疾病了,其疼痛一定是难以忍受的。
直到近代,针灸治疗引起的疼痛一直是医生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意思的是,中国和日本两个针灸大国,对针灸疼痛的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中国中医主要采用娴熟的针刺手法和技巧以减轻针刺的疼痛。在中国的传统针灸教育中,非常注重针刺的手法训练。对于持针的方法,刺入的角度、深度、速度、手力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初学者需要反复练习针法,包括在自己身上扎针,学生们相互针刺,直到掌握针刺的基本技术后,方可在病人身上扎针。针技是否熟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针刺入皮肤时是否疼痛,一个熟练的针灸师可以将疼痛降到最低限度。
熟练的进针手法的确可以减少疼痛,但作用有限,对于一些对针刺十分敏感的病人,还是会引起疼痛。练习进针技术需要一个过程,而熟练的医生大多要在病人身上练出来,每个人的手法总会有些差异。另外一点,中国传统针灸术十分重视“针感”,即针刺后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用中医术语叫“得气”,大部分中国针灸专家都认为,没有针感就不能治疗疾病。对于西方人来讲,这些不适的感觉可以笼统地称为痛,如果不同他们解释清楚,少数病人会不接受。
日本针灸师同样受到针刺可以带来疼痛的困扰,但他们更注重改进针具以减少针刺的疼痛。同中国中医相比,日本人喜欢用非常细的不锈钢针灸针。为了方便进针,不使针体弯曲,日本人还发明了针管辅助进针。所谓“针管”,是金属或塑料做的细管,可以套在针的外面,针管的孔比针柄略粗,比针略短,针在管里不会弯曲。针刺时,将内有针的针管立在穴位上,同皮肤表面垂直,刚好有一小截针柄露在上方。针灸师可以一手扶住针管,让其与皮肤表面垂直站立,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垂直敲打露在针管外的针柄,瞬间针就刺入了皮肤,病人几乎没有机会感到疼痛。有了针管的帮助,进针步骤变得十分简单,即便是很细的针也不会弯针。针管除了辅助进针的作用以外,另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减少了进针的疼痛。不知道这个作用是不是发明针管辅助进针人的初衷,这个发明实在太重要了,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进针时的疼痛问题。
人体的疼痛感受器大多数分布在皮肤的浅层,一旦针体刺入到皮肤的深层后就不会再产生典型的疼痛感觉了。所以,针灸产生的疼痛主要是在针刺穿透皮肤时的疼痛。针一旦进入人体以后,如果不碰它,应该不再疼痛。医生可以根据治疗需要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对刺入的针进行转动、提插、振动、加温、通电等方法,给予更多的刺激,诱导“得气”,也可以根本不碰针,称为“留针候气”。由此可见,对于所有的病人,第一步针刺穿皮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相比之下,针管的方法更实用和易学,实践也证明日本的方法更好,针管辅助进针法在西方已经普及,只是在中国目前还用得较少。一般来讲,日本的针法比中国的手法要轻,疼痛少,并不十分强调针感和“得气”。日本针灸在理论上遵循中国的古代针灸学说,后来发展中又掺入很多日本流派的特色。因为日本针法针感弱,所以比较适用于一些惧怕疼痛的西方患者。
西方流行的“无痛针灸法”,主要是采取了日本针管技术,针灸医生最常用的是带塑料针管一次性无菌针。此方法如果应用熟练,80%~90%的美国病人都不会抱怨针灸带来的疼痛,很多西方患者还认为针灸的感觉是非常愉快的,这样的情景在中国比较少见。
只是医生说针灸不痛,还不能完全解除病人的疑惑,病人之间相互介绍更为重要,在美国行医的针灸医师都知道,诊所患者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病人的“口传相告”(word of mouth)。如果不是大多数针灸病人感到疼痛不是什么问题的话,针灸也不会在美国流行了。
刺入体内的针灸针还会继续诱发特殊感觉的,医学上叫“针感”,中国医生和患者常描述为“酸、麻、胀、痛”等感觉。其实,这些感觉并不是真正的痛觉,美国病人经常描述为Pressure(胀)、Heavy(重)、Tingling(震颤),等等。我经常对病人讲,针刺的感觉是任何其他一种疗法都不能产生的,如果你从未尝试针灸,你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种感觉。如果事先同病人解释清楚,绝大多数人都会接受这些感觉。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感觉的强度是医生可以控制的,针灸医生往往需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和治疗需要,调节针感的强弱,这也是针灸治疗中“辨证施治”的最重要部分。美国针灸师同中国中医不同的是,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最重要的辨证并不是中医传统的八纲、六经、三焦或卫气营血,而最重要的是要辨脏腑和经络,辨病人所需要的最佳针灸剂量,病人的疼痛耐受程度和针灸剂量是针刺治疗的关键点。
“针管进针法”和“一次性无菌针”在西方的普及应用基本上解决了针刺进针疼痛和担心感染的问题。由于技术上操作简单,大部分针灸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都可以熟练掌握,患者也非常欢迎这种针法和针具,其他医学同行从此对针灸的这两个问题再无非议。

【本文选自《美国针灸手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编辑整理,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
【点击左下角“”,可查看之前推送的“聊一聊针灸在美国的那些事”,了解中医在美国的现状】
【回复“目录”即可获取以往推送的文章信息】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