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古法膏方的炼制谈中国的养生
说中医,有趣,有料,有味道!
与“汤药”相比,“膏方”似乎离人们的生活有些远。其实膏方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是中药的主要剂型之一。
特别是民国时期,内服膏方很盛行。由于烽火四起,膏剂的煎制量甚微,因此能吃上“膏滋药”的必定是殷实人家。
而今,随着制作工艺的提升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这种“秋冬进补”的食方又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可能。
膏方的熬制讲究六个字
方 指的是药方。药方分为两种,一种是主治医生开据的中医药方;第二种指的是千百年记载的传统药方。
药“药”指的是中药调剂的抓药技术,要做到“精准”,即计量要精、药味需准。
水水的使用也极有讲究,水,需采用高度的纯净水,这样既可以保证膏方的质量,又不会加重病人如结石的病症。
器膏方熬制的器皿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通常在熬制中药时都会使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受酸碱腐蚀的砂锅,但是砂锅不易做成大型器皿,因此我们将耐酸碱性好、抗腐蚀性强的紫铜锅作为熬制的器皿。
火火候是成药前的关键,再将药材放入锅中后,倒入相比于药材8倍的水进行大火煎煮。根据药材的不同情况,文火煎煮3-4个小时,将煮出的药汁儿清出后继续倒水煎煮,这样的程序要持续4遍。箅出的药汁集中静置12小时以上沉淀后再进行过滤,将澄清的药汁用文火进行16个小时的浓缩,并不停地搅拌,直到“滴水成珠”的清膏出现。
蜜最后一道“蜜”的工序则更加讲究,蜂蜜不仅起到改善口味的作用,还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制剂。但是入膏方的蜂蜜并不是普通的蜂蜜。膏方中所用的蜂蜜需要进行锻制成115度-117度的“炼蜜”。再将清膏与其混合,最终制作成浓稠的膏方,适合长期调养食用。
扶阳医馆秉承“传承中医经典,弘扬中医文化”的宗旨。以扶阳医学为理念,用地道药材和道地手法根据不同体质的人群炼制不同的养生膏,实行一人一方,一人一膏。
中医有着自己的哲学和体系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听起来很玄幻,简单说,就是顺应天气、环境,在适宜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养生调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冬季节气候寒冷,代谢慢,利于营养的贮藏,有助于体质增强,所以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机。而膏方的辅料(蜂蜜、阿胶等)本身就具有滋补作用,也是冬季用药的常用成分,因此最适于冬季服用。
经济越发达,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饮食,但更多人愿意选择西方理论去直接补充各种营养素,却少有人在适合本地的古法养生中寻找精华,想来也是悖论。
在时尚讲究复古的今天。作为中华文明的延续,膏方养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精髓,笔者相信在后世也会越来越被发扬光大。
∣一位有责任的中医
新浪博客: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