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时国臣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验案1则

时国臣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验案1则

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动眼神经损害的疾病。现代医学研究[1-4]证实,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复杂,与颅内病变或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炎症感染、外伤、代谢性疾病、脑缺血、颅脑肿瘤、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损伤动眼神经,涉及到眼科、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多学科的交叉和协助诊断。动眼神经受损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也受到限制,出现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目前西医对于改善该病眼睑下垂及眼球运动功能的效果不理想,文献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见效快,疗程短,痛苦小,效佳。
时国臣系全国第2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6批黑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针灸及中西医临床、科研、教学34年余,在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分析时国臣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验案1则,以飨同道。
01病案介绍
患者,男,58岁,2018年8月14日初诊。主诉:左眼上睑下垂,自觉上眼睑无力,睁眼困难半月。现病史:患者自诉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上睑下垂,自觉上眼睑无力,睁眼困难。2018年7月末曾就诊于当地某私立医院,经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考虑为动眼神经麻痹,予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口服(0.5 mg/次,3次/d),治疗半月后无明显疗效,为求中医药治疗,遂求诊于导师门诊。刻下症见:左眼上睑不能提起,上睑缘覆盖角膜超过1/5,睑裂变窄,抬眼无力,睁眼困难,视物障碍,需抬头后仰视物,左眼球向外下方斜视,眼球向上、向下活动受限,左侧瞳孔略散大,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迟钝,眼底未见异常,无口角歪斜,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食欲不振,夜寐尚可,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既往患有糖尿病10余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1片/d,血糖控制正常。西医诊断:左眼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中医诊断:睑废。辨证:脾虚气弱证。治以健脾益气,通经活络。治法:取患侧上迎香、四白、颧髎、瞳子髎、太阳穴、丝竹空、阳白、印堂、神庭、上星、百会,双侧合谷、养老、外关、足三里、光明、悬钟、太溪、太冲。操作:嘱患者仰卧位闭左目,选用0.30 mm4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穴位常规消毒,针刺眼周穴时避开眼球,沿皮下缓缓平刺进针,有眶周酸胀、眼欲流泪感即留针,不提插,可捻转;针刺四肢穴时垂直进针,有局部酸麻胀沉感或循经过电感即留针,可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40 min起针,中间行针1次,1次/d,每周休息1 d。

2诊:2018年8月29日。患者诉上睑下垂减轻,上睑缘下垂弧度逐渐变平,不再遮盖下眼睑。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诊断与治疗同前。
3诊:2018年9月17日。患者述抬眼稍有力,视物无需抬头后仰,晨起减轻明显,左眼可自主睁开,睑裂逐渐变大,但较健侧略窄。抬眼无力、视物障碍较治疗前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诊断与治疗同前。
4诊:2018年9月30日。患者诉抬眼有力,左眼完全睁开,双侧睑裂对称,眼球外下方斜视已恢复,可自主上下活动,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其他不适,停止治疗,观察。
1年后于门诊复查,各项体征正常,随访至今,未曾复发,亦未向恶性转化,获临床治愈。治疗过程中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予拍照记录其变化过程见图1。
02讨 论
动眼神经[5]为支配眼肌的主要运动神经,起自中脑上丘的动眼神经核,主要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和瞳孔括约肌的运动功能。对于本案患者的情况,西医一般早期选用药物治疗,予口服营养神经药物[6]或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该种治疗方案患者治疗后疗效不佳,转而接受中医针刺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证明针刺治疗对动眼神经损伤有一定的疗效。动眼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中“睑废”“睑垂”等范畴,其发生主要与风邪外袭、禀赋不足、脾气虚弱等有关[7],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不能濡养目系相关。《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中指出本病因“血气虚,则肌腠开而受风,客于睑肤之间”所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脉络亏虚,病邪乘虚侵袭上客于睑;或因肝肾素亏,精血不足,脉络阻滞,肌肉失养,胞睑筋脉迟缓不用而下垂。故针刺治疗该病当健脾益气,通筋活络,重视眼周局部取穴及操作。在本病案所取穴位中,第一,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近治作用局部取穴,取四白、颧髎、瞳子髎、丝竹空、阳白以疏通眼部经络气血,营养眼肌经脉,达到改善眼肌运动障碍的目的;第二,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远治作用远部取穴,选用循行于面部、眼周经脉上的腧穴,取合谷、外关、足三里、悬钟以补中健脾,调和经气,达到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目的;第三,根据腧穴治疗作用的相对特异性取穴,取养老、光明以明亮眼目,达到改善视物障碍的目的;第四,根据腧穴对某些病症的特殊主治作用取穴,取经外奇穴上迎香、太阳以刺激眼部神经传导,通经活络,达到改善眼球活动障碍的目的;第五,根据辨证取穴原则,取督脉之印堂、神庭、上星、百会以升提气血,濡养眼目,达到改善眼睑下垂的目的,取足少阴肾经之太溪,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以补益肝肾之精,调和阴阳,使精血上注于目,推动眼部气血运行,达到改善眼肌无力的目的。诸穴合用,经治1个半月余终获痊愈,预后良好,充分证明针刺疗法能弥补现代医学对动眼神经损伤治疗的不足,通过本案例或许能为针刺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研究和推广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吕少杰.神经疾病针灸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
[2] 夏蔚,沈伟,李龙标.眼肌麻痹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23.
[3] 尹都,杜长生,王社军.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3):249-252.
[4] 蒲一民,徐智科,刘宗顺,等.首诊动眼神经麻痹35例病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695.
[5]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
[6] 杨洋,李若溪.以针灸为主的中西医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研究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0):43-45.
[7] 李晓雷,王秋妍,李刚,等.轻刺穿睑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0例[J].中医研究,2018,31(8):66-68.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马慧慧,时国臣.时国臣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验案1则[J].,2020,26(10):196-197.作者:马慧慧,时国臣改编自:时国臣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验案1则文字编辑:罗英姣




A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